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数据中台实战(二):基于阿里OneData的数据指标管理体系

时间:2021-07-03 09:21|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来介绍OneData的实施流程,继而介绍阿里OneData数据体系中数据指标的管理和数据模型的设计,最后再为大家讲数据看板的设计。

 数据中台实战(二):基于阿里OneData的数据指标管理体系

上一篇文章讲了《数据中台实战(一):以B2B点电商为例谈谈产品经理下的数据埋点》,本文我们先以一个例子实战介绍OneData实施流程。接着再讲阿里OneData数据体系中数据指标的管理、数据模型的设计。最后讲一下数据产品中,数据看板的设计。全是实战干货,看完本文你就会知道数据中台最核心的内容。

阿里OneData实施过程实战

 数据中台实战(二):基于阿里OneData的数据指标管理体系

比如当时我们运营提了一个比较有指导意义的数据指标叫爆款率,我们以爆款率为例先说一下OneData每个步骤实施的流程和涉及的角色。

第一步:要确定指标的业务口径

业务口径应该由数据中台的产品经理主导,找到提出该指标的运营负责人沟通。首先要问清楚指标是怎么定义的,比如运营说爆款率的定义分子是是专场中商品销售件数超过20件的商品数,分母是专场内的总商品数(专场如上图所示,商品会放在运营人员组的一个一个专场里面)。

 数据中台实战(二):基于阿里OneData的数据指标管理体系

这里面有几个坑:

1. 这个20件可能是运营拍脑袋定义的数据,这时要协调我们的数据数据分析师看下历史专场销售件数的分布找出最合理的值,然后和运营基于数据再一起定义最终的阈值。如果历史数据专场销售件数大部分都远远超过20件那么这个指标就所有的专场都是爆款专场,就没什么意义了。

2. 商品的销售件数超过20件,其中有一个十分有争议的字眼那就是销售,怎么定义销售?是下单就算,还是支付才算?考虑不考虑退款?如果考虑退款是发起退款就算还是退款实际发生后再算?其实是有很多问题要考虑的。最终和运营确定为该专场支付后的商品件数除以专场商品的总件数。

3. 销售的商品件数是按商品销售的件数还是按照商品下SKU的销售件数,这个是要搞清楚的,可能运营不关心这个事,但是影响到模型的设计。

处理完这些坑后关于指标的定义还需要问这几个问题。我们统计的维度是什么?比如爆款率的计算维度是专场内商品的维度,一个是要专场内,一个是商品,原子指标就是销售款数。还有就是统计周期,一般统计周期分为按小时、按天(当天)、按业务周(运营自己定义的统计周期)、按自然周周、按自然月月、按年,还有就是截止到昨天也是比较常用。爆款率的统计周期是统计专场开始到结束时间内的销售件数。

接下来要问清楚这个指标有什么用,给谁用。

不是所有的指标都有开发的意义,因为后面你会发现我们数据中台前期每做一个指标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一定要考虑这个指标的性价比,我们投入这么多资源,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要么直接和交易额相关,要么就是能节省运营同事大量的工作时间,节省人力成本也是为公司省钱嘛。

比如我们的爆款率是给商品负责人看的,专场的商品是由商品运营人员组的,爆款率就决定这个运营人员的组货能力,组货能力强的商品运营一定是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交易额。这样公司就应该多投入资源给那些爆款率比较高的那些运营人员。这样就很清楚了,我们的爆款率是给运营负责人和商品运营看的。

另外我们的商品运营会长时间在市场选货,那我们团队决定把这个指标做成移动端可看,并且商品运营人员可以实时查看爆款率这个指标。

第二步:要确定指标的技术口径

技术口径是由建模工程师主导,此时数据中台产品经理要和模型设计师沟通整个指标的业务逻辑,另外就是要协调业务方的技术开发人员和我们的建模工程师一起梳理数据库层面需要用到表结构和字段。

一定要精确到字段级别,比如我们的爆款率涉及到专场表、商品表、订单表、涉及的字段有商品的销售款数(需要关联专场和商品表)、专场的总商品件数等字段。

这些字段都确定好后,就能初步定下来这个指标能不能统计,如果不能统计这时产品经理应该主动协调运营告知,并且还要告诉运营同事做了哪些功能才能统计这些指标,接下来就是协调业务方产品经理讨论是不是要做这些功能。

第三步:原型设计和评审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