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体验 >

搞懂这5个问题前,PM千万别说自己懂数据

时间:2021-07-22 09:2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搞懂这5个问题前,PM千万别说自己懂数据

UV、DAU、DLU、ARPU……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做产品时,五花八门的数据指标信手拈来,似乎可以分分钟搞定“数据化运营”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一定是对“数据化运营”有误解。下面这5个问题,可检验你对数据的理解程度。

一、产品中的“用户”是如何定义的?

“用户”是产品的基础资源,那么,关于用户,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呢?

你的产品中有哪些类型的用户?(分类方式你可以自己指定,如按照付费用户、免费用户、游客来分类)

上述各类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时,是否必须登录?

“用户数”是按什么信息统计得到的?(按帐号、绑定手机号、设备ID?未登录的用户又是怎样统计的?)

产品中的“用户数”是否存在“水分”?(如一个人注册多个帐号的情况)

你的产品中又有多少自然人?

现在,你有没有感觉到,“用户”实际上并不是产品中的一个简单的概念?

对于“用户”在现实世界中的定义非常明确——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使用产品的活生生的人(或称自然人)。而在数据中,“用户”的定义就成了一个既重要又严肃的问题。

在大多数场景中,用户通常是通过某个数据维度来标识的,例如:

产品帐号:适用于大多数需要注册登录的产品(如微信、支付宝),用户在产品上完成注册会生成一个帐号,以一个帐号代表一个用户。

第三方认证帐号:也称快捷登录帐号。与产品帐号类似,只不过帐号不由我们自己的产品维护,而是由可信的第三方平台提供。如产品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的微信、QQ、微博、支付宝等进行登录,登录时会指引用户转向微信等平台授权。以每个第三方平台反馈的标识代表一个用户。

手机号:对于只能通过手机号注册或者必须绑定手机号的产品可以手机号定义用户,即一个手机号代表一个用户。

设备号:用于手机App,用可以标识手机设备唯一性的编号(如IMEI)定义用户,一个设备号代表一个用户。

IP地址:即联网的电脑或移动设备的网络协议地址,多用于不需要注册和登录的网站对独立用户的判定(这时也称用户为独立IP),用一个IP地址代表一个用户。

身份证号:对于收集用户身份证号合理合法的产品可以用身份证号定义用户,但这只针对中国居民的用户群体,一个身份证号代表一个用户。

你的产品是怎样定义用户的呢?

实际上,以上对用户的定义方式各有其局限性,且精确度各不相同。然而,它们处理起来相对容易且高效,因此在产品中被普遍用作用户的数据定义。

当然,正如每个人可能会有多个手机号一样,一个用户也可能会在同一款产品中注册多个帐号。如果我们需要了解产品用户究竟覆盖了多少自然人,应当怎样做呢?

这里留给你来思考。

二、DAU中的“活跃”究竟是什么含义?

从上一个问题推进一步,我们再来看看DAU中的“活跃”又是什么含义。

在你的产品中,用户要在一天内完成哪些操作,才能算作“活跃”呢?莫非,只要一天当中登录一次,就算活跃?

实际上,除非你的产品交互非常简单,否则将活跃等同于登录是很有水分的——它可以被用来做宣传,但产品经理绝不应如此认知,否则无异于自我欺骗。况且,将日活跃定义为日登录,还会面临一个陷阱:如果一个用户连续多天从未下线(也意味着她/他在这些天内从未有过“登录”的操作),那这个用户还算不算活跃用户呢?

不同的产品,用户“活跃”的含义也往往是不同的,比如:

像微信、QQ这样的社交产品,要求用户在一天内要有一定数量的主动交互行为才算作活跃用户,主动交互如发消息、发朋友圈、点赞、支付、建群等;

而对于一款在线音乐或在线视频产品而言,活跃用户至少应被认为是主动打开并播放了音乐或视频的用户;

如果是功能综合性较高的产品(如支付宝),则用户活跃的途径会更加多元化;

当然,正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如果一款产品的交互非常单一(比如只提供查询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信息的工具产品),把“活跃用户”等同于“登录用户”或“打开用户”,也无可非议。

那么,你的产品是怎样定义用户“活跃”的呢?

三、数据产品经理就是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吗?

也许你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有人向你提“数据产品经理”这个概念时,你会问“你是指的数据分析师吗?”或者“这个是不是产品运营里的一个角色?”。

而你的团队中可能也确实存在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这样的专职角色。

简单地理解: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