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凭借完善的生态体系以及高粘性用户,微信成了众多企业搭建与运营私域流量、沉淀流量到企业渠道的最优选择,因此充分了解微信生态对于企业主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作者依据自身实践和观察,对微信生态进行了全面分析探究,与大家分享。
哪怕是在媒体和我们口中,「如此没落的微信生态」,真的,仍然是当前世界上(对,你没听错,真的是世界上),流量最安全、变现最强、利润最高的生态。
微信今天的媒体唱衰,我原先也一窝蜂地怼和唱衰,现在经过自己的实践和不停地旁观群响会员的操作,我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微信的被唱衰,可能正是微信已经长期成为流量变现的基础语境的伴随状态。
微信的新花样不会太多,小程序之后确实没有翻出什么风浪,从小程序到视频故事,再到视频号,生态参与率远不如之前;
但在小程序之后,仍生长出 10 亿美金的资产以及流水 10 个亿的公司,层出不穷的水下和水上公司,你没听错,真的是这样的;
在大资产之外,微信生态养活了数以万计的 1000 – 1 个亿流水的小公司,
包括流量、电商、教育、服务、游戏等 N 多业态,生态多样性几乎等于 App 生态。
张小龙,一个神一样的男人,不开玩笑,真的是中国好多创业者的爷爷哈哈哈哈。
我准备展开讲讲,我对微信生态的这几年的观察,颗粒度会很粗,欢迎各位在微信生态的爸爸指正。
一、大众流量主们:一切向流量看齐全,一切为流量服务当然要先讲流量,微信一向秉持一个“我的流量不别出去,你的流量请进来”的核心原则,
盘点一下微信大的触点,小程序(H5)、微信群、一对一会话、订阅号、服务号、朋友圈、个人微信号。
唯一比较有开放性的流量触点,迄今只有一个,就是公众号。
第一类,公众号营销号流量,靠标题党、抢注热词高关注名字、做建群宝任务宝来裂变、做矩阵的方式,一群公众号流量主崛起,
江湖传言中的“一灯”(张小龙背后的男人),一度手握几亿微信公众号粉丝资产,他应该是世界最大的存量流量主吧。
第二类,个人号和社群流量运营者,他们的流量主要以个人号的资产沉淀,个人号直接接触用户,
坏处也非常明显,无法批量化触达,但好处是转化率高。加满 5000 个好友的活跃女性微信号,被卖到数千元;
社群运营者,以社群来沉淀,和个人号的推广操作手法应该是上下漏斗关系,先用社群扫码承接,再用个人号加满好友。
第三类,是时下流行的小程序流量主,从 App 时代、Web 时代到微信里的映射,出现了很多昙花一现的小程序,这些小程序有些是专营流量的团队。
大众流量的变现方式很多,效果广告、电商、游戏、付费阅读,从公众号到微信号,再到小程序,
生意逻辑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号导号,号养号,卖广告”,完美的现金流生意。
几百万量级的流量主的工作室,在全中国比比皆是。
服务于这三类人,有了很多 SAAS 公司,微友助手、一起微商、社群空间,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微信号管理工具、群控软件、裂变工具都是为其攒流量服务,仍然是非常好的现金流生意。
二、原创公众号们:这里是优质流量的起点微信公众号、社群、朋友圈都产生很多内容,公众号是媒体,社群本身是各种主题各种颗粒度的长尾社区
(因此微信群一出,移动垂直社区的天花板迅速被拉低),朋友圈有一群 KOL 的内容也非常值得消费和传播,微信内容领域最终的内容起点仍然是那些原创公众号们。
2012 年开始的公众号,除了营销流量主之外,通过人群的阅读偏好和主题分类划分的的线下媒体,在微信得到映射。
十点读书,是微信时代的《青年文摘》,半原创地收录编辑被有闲的年轻女性喜欢的情感、正能量内容,在 2012 年的时候就占据读书类目,目前是 5000 万粉丝规模,营收和利润都是合格的上市标的;
新世相,是微信上文艺青年的集聚地,拥有磅礴的 UGC 力量,我觉得更像微信的《新周刊》;
黎贝卡、于小戈、咪蒙、ayawawa、年糕妈妈、凯叔讲故事等等,这些从微信而起的自媒体,主要满足女性时尚、感情、母婴等阅读需求;
跳海大院、杜绍斐、公路商店、X 博士,这是偏男性向的阅读习惯,探奇、社会、音乐、文化;
毕导、WhatYouNeed,是学生向的,文艺、穷、想谈恋爱、期待好玩儿;
同样,留学、汽车、房产等等主题领域,都会有入局早的玩家们称为头部 CP。
到现在来看,公众号的广告价值是媒介采购中最贵的,原创 CP 聚集了高质量的对 CP 有认同的流量,是比较好的品牌推广的流量池。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