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用户对于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用户运营作为最接近用户的一环,自然而然受到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重视。想要掌握用户运营,必须得先知道其市场需求和主要技能,本文作者从这两个方面对用户运营展开了分析拆解,梳理了用户运营的主要底层逻辑,与大家分享。
最近浏览互联网运营的招聘信息,从中感受到运营这个岗位的细分化和体系化,而对用户运营的需求,也呈现出了趋同性,于是终于可以给它做个定义全解。希望对用户运营工作好奇的、或刚进入这个行业、或还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一个帮助,让大家更了解这项工作。
一、大厂们对用户运营岗位的需求描述(2020.09)为了说清楚用户运营这个事情,我从腾讯、京东、网易、字节的招聘官网里挖了26个用户运营的职位需求出来,再从工具/应用、目标、能力 三个方向,得出其共性需求。
由上图数据,可见在“工具/内容”方面,最受重视的是“活动”(如活动运营、活动策划等等),然后是“分层”(就是用户分层,不同用户用不同的运营策略),后面的如成长(体系)、用户生命周期、调研、用户画像、用户激励等等,看似提及的少,其实在做活动/用户分层的时候就会用到,是无处不在的工具/方法。
而目标方面,突出的是活跃和留存,其次是拉新,基本把用户生命周期中的目标全包了。能力方面,除了抗压、跨部门沟通等通用需求,数据分析就是个重点(笔者认为运营本身也是数据驱动的工作),而其中只有一个明确提到 SQL 加分。
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很多名词在整个用于运营当中如何体现?下图可以直观了解这个概要:
一般情况下,做用户运营,是以用户生命周期、用户增长模型为思维基础;以拉新、促活、转化(首购、复购、关键行为转化……)、留存为目标的工作。
至于完成工作目标的策略或手段,就看具体产品的需求再定。通常满足衣食住行等常规重复多次使用的app,工作内容就如上图了:对用户进行分层,然后对分层用户进行调研,得出画像,对不同画像的用户,根据目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触达(通常以活动为落地载体),然后分析数据查看效果,然后再迭代。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理解这些关系,我大概画了张图(大概理解为可以开出不同的花的植物[产品] 和会进化的蜜蜂[用户]:
(将就看一下emm,如果清楚关系的话可以跳过这里)
从根部往上看,每一次分出的一根枝条,都是一次分层的完成,不同枝条上长出来的不同的花,就是活动或表层互动功能,花的香味就是触达,让用户(异形蜜蜂)发现并与产品发生互动(采蜜/传播花粉),不同的花形态/香味 吸引不同的蜜蜂,不同花又决定着蜜蜂的互动方式。
左边分枝是一类激励体系,它长出多朵花,每朵花的采蜜难度不同,蜜蜂通过采集初级花朵的花粉累计进化积分,进化后可采集高级花朵花粉。至于花朵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能吸引某一类蜜蜂,那就是在分层初期完成的用户调研和用户画像,经过多次测试把花朵最终长成蜜蜂(用户)喜欢的样子。(当然用户采蜜的行为也可以进一步反馈他们对产品表现的接受程度)
三、关键点的拆分详解 1. 目标及基本思维(1)目标
不同业务对于这些名词的具体解析、精细程度 的要求会有一定差距,比如大部分app的拉新是指新注册,而有部分购物app对拉新的指代是首单用户;又如很多app看留存会看次日留存、次月留存;但对于低频型的工具类app可能会倾向按7日留存。这个在具体工作中再具体观察。
(2)生命周期
是个概括型模型,有用户的生命周期,也有产品的生命周期。当然此处主要讲用户。在获取用户初期,我们或许会做渠道投放、或许会做裂变活动,而这些投放或拉新活动,都会消耗一定成本,所以一开始用户价值是负值;随着用户的与产品的关键行为互动增加,用户的价值开始上升(不同的产品不一样,有些可能是用户付费价值、有些可能是广告价值);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