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产品留存的高低,是衡量产品的价值的最好说明,高留存也是撬动产品飞速增长的杠杆。本文用户粘性与留存的重要性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制定设计策略,提升产品用户粘性、留存与活跃性,供大家一同参考学习。
在移动互联网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万物皆工具”。
每个APP就是一款工具,有娱乐工具、聊天工作、安全工具等等。用户与应用(APP)的交互体验,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而存在的。
但是,每一款APP的价值就真的只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类问题吗?
由于每个APP在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出现的,那么他只有在特定的场景下才会被使用,脱离这个场景时,APP将很少被打开或者被删除。正因为如此,如果希望某个APP在商业价值上有所突破,提高用户粘性和留存就是每个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都需要关注的话题。
当然,APP本身核心场景的功能效率性是基础与根本。
一、用户粘性与留存(活跃度)的重要性作为拓展产品价值壁垒的突破点,用户粘性与留存(活跃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可以提高用户留存、打造产品生态、增加广告收益、促进企业高估值等。在同质化应用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大家早已认识到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有一席之地,用户粘性成为需要首先攻占的一点。
互联网产品的盈利往往都是后置的,能够带来的利益是未来的一段时间通过用户服务与运营产生的,而不是像卖线下产品那样做一单赚一单,所以没有用户粘性、没有留存的APP是毫无价值的,既不会为自身带来商业回报,也不会带来投资。
增加用户粘性与留存的维度很多,可以从战略层、业务层,也可以从运营市场层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从产品本身的维度来理解粘性与留存。
二、粘性、留存比运营拉新更重要很多人可能会说,增加产品活跃度,通过运营拉新即可,其实在我看来,「拉活留存」中「留存」比「拉活」要重要。
粘性与留存的意思就是,大部分用户使用产品后,还会在回来,也就是说这个产品能不断的带给用户打开价值,不管是实用价值还是娱乐价值,这样行为的用户叫做老用户留存。而以往的一些运营活动一般是通过各种活动来拉新,通过流量成本来使更多人变成新用户。但是结合来看,如果产品没有价值,新用户就不能变为老用户,拉新就变得比较乏力鸡肋。
很多数据都清晰的表明,留住一位老用户的成本,会远低于获取一位新用户的成本,而且运营活动又是高成本行为,真正做好产品本身的价值输出,将会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三、分析产品的能力和根本属性说到提高用户粘性和留存的设计策略,需要先从认识下应用的交互属性,认识他们与用户的关系。
从应用的能力来讲,应用能够满足的需求是多样的,能够满足某单一需求的深度也各不相同。举例来说,社交类应用,最浅层的即短信APP、电话APP,这也是最狭义的社交工具,发展到现在,体验变得多元化多维度,社交的交互方式有语音、视频、共享位置、甚至说“表情包互怼”。
从信息交互的角度来理解应用属性的话,可以将应用分为两大类,双向信息交互与单向信息交互。双向信息交互指的是应用给用户提供工具,用户也会提供信息反馈给应用,例如照片编辑、视频剪辑、文章排版,这类应用有天然的工具内容化的潜质,可以后续考虑工具内容化来进行价值拓展。相对应双向信息交互,单向的一般指用户只是用工具,并无反馈,比如天气查询、地图、安全等。双向信息交互的应用可以从内容上突破价值壁垒,单向的一般只能通过趣味化来增加和用户的交流来向内容化社交化转型。
综上,所以在真正制定一个应用的留存策略时,从几个维度出发。
核心功能上,关注用户场景行为,找到新老用户、非活跃用户与活跃用户的行为差异,挖掘真正影响留存的因素。
功能与体验拓展上,可以拓展需求池,即满足核心场景的情况下,寻找联动场景需求;也可以对原功能模块进行深挖,探索体验多元化、多维度。
可以从信息交互的角度来看,工具内容化、社交化等都是留存的好选择。
1. 针对活跃用户与非活跃用户的做行为特征分析通过数据或者用户访谈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到「产品功能点-用户行为特征-用户留存/活跃度」的正相关关系,当正相关的关系很高时,可以找到正在影响活跃度的行为特征以及产品功能点,接着进行简化功能、提高曝光率、信息前置等办法,是可以提高用户活跃的转化的。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