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在进行产品运营时,我们会从一些数据指标对产品进行判断,但是我们如何把这些指标和板块进行分类和判断?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如何制定产品的核心数据目标的思考方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提到产品的一些数据表现,大家应该都能说出来一些指标,什么日活、留存、使用时长、使用频次,还有收入、GMV、毛利率等。
然而不同业务模式需重点关注的数据指标是不一样的,而且只有当你对业务有一定理解的时候,才能准确定义出核心的指标。
那有没有一种通用的思考方式来帮助我们找到产品的核心数据指标,并指导做业务决策,这是我想解答的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一个阶段性的答案,主要会从整体数据指标和局部数据指标两部分来尝试回答。
整体数据指标是从整个产品,甚至是整个业务的角度来思考,局部数据指标是从单个功能模块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一、整体数据指标不少人可能会听说过北极星指标这个名词,下图是一些知名互联网产品的北极星指标。
但它其实是一个思考的结果,如果换了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业务,我们还能够思考并得出来正确的结论么?
于是我把问题回退一步,从用户需求和产品价值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也就是下面这几个问题:
Why:用户为什么要用,产品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What:产品是怎么满足需求的,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How:需求是如何一步步被满足的。
Why是产品定位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最初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创造什么价值。
What是提供的解决方案,同样的问题,解决方案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信息平台,推荐机制和订阅机制就是不同的方案。
How指的就是用户为了获取到产品的核心价值,需要做什么事情,具体来说又细分了两部分。
用户价值的获取路径:用户如何获取到产品价值的,需要做什么事情;
产品价值的交付路径:为了满足用户价值,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想清楚之后,是能够推演出来产品核心数据指标是什么的,除此之外还会有很多关联数据指标,下面我们以淘宝为例来看下。
Why:最开始用淘宝是因为能够在上面买到很多便宜的东西,也就是多快好省中的多和省;
What:淘宝是一个交易电商交易平台,商家发布东西,用户在上面购买;
How:我们从用户价值获取和产品价值交付来分别看下。
用户价值获取:发现商品》浏览详情》卖家沟通》确认交易》支付》卖家发货》物流配送》收到商品;
产品价值交付:邀请商家入驻》商家发布商品》给用户展示商品》买家沟通》收到订单》发货》物流配送》用户收到商品》收到货款。
上面只是主流程,还有很多分支流程这里就不展开了,比如退换货、客诉处理等。
从上面的需求满足过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几方面的数据指标:
卖家指标:卖家数量、发布的商品种类、数量;
买家指标:买家人数、成交率、成交额、复购率;
服务类指标:沟通情况、沟通转交易情况、购买-发货时间、发货-收货时间、投诉情况等。
然后结合着产品所在的阶段,选择合适的1个或者几个指标作为阶段性的重点。
在《首席增长官》这本书里面有关于选择北极星指标的一些标准,这里借鉴一下:
你的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个指标可以让你知道你的用户体验实现了这种价值吗?
这个指标能够反映用户的活跃程度吗?
如果这个指标变好了,是不是能说明你的整个公司是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指标是不是很容易被你的整个团队理解和交流呢?
这个指标是一个先导指标,还是一个滞后指标。
这个指标是不是一个可操作的指标?
在我们熟知的北极星指标之外,想提一下另外一个指标,叫做护栏指标,来源于李迎的一次分享。
护栏指标指的是北极星指标增长的同时,不能降低的指标。
常见的如收入与毛利率,当我们冲刺收入的时候,可能会采取一些营销甚至打折的手段,这个时候对最终的利润其实会有影响的,而我们最终要的其实不仅仅是收入,还有利润。
所以这个时候北极星指标可能就变成XX指标提升的同时,XX指标不变,或者是XX指标提升的同时,XX指标不低于XX。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