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紧跟时代趋势,应用相关的产品,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虽然推行了很久,但是并未与实际的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今天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分析了B端教学产品如何应用策展思维,有效开展产品培训和运营。
前言:一直以来,教育信息化都存在口号喊得亮,真实落地难的问题。也就是说校方虽然花钱购买了产品,但在一线的老师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把教育信息化带到真实的教学中。
作为企业方对这些老师是没有直接的行政管理权的,不能强制要求老师使用产品。所以只能通过给老师提供服务的方式帮助自家的信息化教学产品落地。所以产品的培训和运营的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篇文章就来谈谈,如何通过开展有效的产品培训和运营帮助教师把产品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一、场景描述在主任和校长的大力配合下,各位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赶到会场参加产品培训。培训过程其乐融融,讲师讲的很尽兴,老师也频频点头。
培训结束,我们预想老师们这下可以好好的使用产品了。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公司的培训师离开后,没有老师使用产品。
“产品现阶段是具备在课堂中使用的条件的!但老师们对产品还是不够掌握,得找时间多练习练习才能常态化使用。”校方负责人如是说。
二、问题阐述上述场景中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就在于,培训过程其乐融融,好像大家都听懂了该如何使用产品。但后续却没有人使用。接下来我们就好好的研究一下从培训到使用这其中有存在什么问题呢?
首先因为产品使用的培训都是操作步骤,所以即便老师听懂了,但是没记住,后续使用的时候还是不会用。
有限时间内,老师能够学会的东西是有限的。主动去使用还没学会的产品是非常浪费时间的,所以老师们不会使用。
其次,产品培训人员出于负责的角度考虑,将产品的每一个使用细节都给老师讲述清楚了,充满细节的培训就会导致培训内容变得繁杂,不仅会在现场就给到老师使用和学习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产品用起来很复杂,太浪费时间,算了吧。
最后由于教学产品的使用场景通常是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在与学生的交互中进行。产品培训通常只有老师参加,没有学生就无法模拟真实的授课作业等场景。
培训的时候有专业人员给老师们调试设备准备场景,老师非常有安全感。真实的课堂上,老师需要独立使用产品,是比较缺乏熟悉度和安全感的行为,老师们可能不会做。
三、问题分析产品确实有很多功能,这些功能也确实能够帮助老师更好的使用产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一下子把内容都抛给老师老师能接得住么?老师有兴趣学么?
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自己对信息化产品学习使用这两件事情,确实无法同时进行,我们也不可能在教学场景中去给老师讲解产品该如何使用。
受限于培训时间场景,我们也无法短时间让老师学会所有操作方法。但是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产品需要我们掌握每一个使用细节之后才开始应用么?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无需掌握智能手机的全部使用方法我们也能够持续的使用手机。
所以针对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产品来说,也是需要思考,如果我们不能一次性把产品的使用方法全都交给老师,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培训和运营呢?
这里好好的应用一下最近大火的策展思维:
策展思维:就是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以目的导向策划。为用户撷取信息、赋予意义、创造场景、制造流程、塑造感受。对应的是规划能力、同理心(换位思考能力)、讲故事的能力。
四、方案阐述针对信息化教学产品的培训而言,应用策展思维就是以教师和学生教学的目的为导向。
帮助用户选取和现阶段教学工作最能衔接的上的产品功能进行培训,为这些功能的使用和场景赋予单独的意义。制造老师能够适应和学会的流程,为老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
策展思维具体到实际培训和运营计划中可以拆分出哪些点?
1. 培训内容选择想要保持被培训者培训过程中一直精力在线,管理其培训过后的状态和行为,培训的内容就必须有所设计。展览的内容能够对参展者施加影响,培训者的行为也会被培训内容所影响。
更好的掌握被培训者的状态,利用策展思维,通过调控展览内容和顺序控制参展人的心理。把老师学习使用产品的整个历程当做是参加展览,每一次产品和老师交互的形式和场景都应该像策划展览一样进行策划。
内容具体该如何选择呢?首先培训内容最好是能够引起老师的参与兴趣。了解老师对产品的期待,用内容本身来提升老师精力的投入和参与度。
培训老师在当前阶段最能用的上,最感兴趣的功能。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