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靠指标进行判断,在B端产品中也是如此,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和推理,特别是对平台和业务进行分析时可以用到;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B端产品的指标设计思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关于指标,我们都知道其作用在于将定性的事物转换为可测量的数量,将解题的思路从语文变为数学。
其次,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将产出与收益量化,B端产品也是如此;推理的思路遵循B端产品的价值:降本增效,“本”指的成本,“效”指的效率及效果。
本文将基于此分享平台和业务2个角度的指标设计方式,年末也是考核的季节,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01 平台指标平台指标的设计思路,源于目前所负责产品的设计方法,分别是:质量及安全、效率及成本。
理解为:保障质量以及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效率、效果,并降低成本。
1. 质量及安全质量及安全,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前者侧重进攻,后者侧重防守。
质量,用于衡量产品能否使用。安全,则决定产品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从需求类型看,前者侧重功能性需求,后者则重非功能性需求。对应的流程类型分别是核心流程与异常流。
质量及安全也是衡量产品可用性的重要维度。
可用性指产品正常使用的概率或时间占有率,其衡量指标是系统可用时长以及不可用时导致的经济损失。
系统可用时长的计算公式是系统正常的使用时间和总时长之比。基于此公式,我们的目标是避免系统不可用或减少异常时长。
从可用时长向下拆解过程指标,分别是发现率、发现时长以及影响时长。
发现率,用于衡量监控的覆盖度;发现时长,用于衡量监控的敏捷性;影响时长,则用于衡量问题响应及解决的时效。
保障了质量与安全,才有资格谈论效率与成本。
2. 效率及成本质量与安全,保障我们拿到及格分,效率与成本才是加分项。
B端产品源于高频的需求被固化为功能或者产品,目的是提升需求实现效率,其次是降低人力成本。
如果提升的效率无用或降低的人力成本无法覆盖实现成本,这样的产品还是不要做了。
1)效率
B端产品的提效绝不仅是面向业务,还会面向平台的运营、研发以及测试。
只有支持团队的效率提升,才能投入到提升“质量及安全”以及“效果”的相关工作之中。
所以拆解的角色会同时包含支持方与业务方,并以此向下推理。
工作效率的衡量指标是完成每件工作的时间成本,分解的方式从支持方出发可以使用需求流程,从业务方出发可以使用操作流程。
当然还有咨询、审批、反馈等流程也同样适用此种拆解方式。
不妨遵循这个思路回答,我们所提升的效率包含了哪些环节?
2)成本
人力成本:
世界和钱有关,所有的结果指标都应与金钱挂钩,才能便于我们计算投资回报率。
上一小节所说的时间成本,也应将其转换为人力成本,再与研发成本比对计算收益。
非人力成本:
非人力成本即人力以外的其他成本,包含设备成本、服务成本等。
这两点都比较通俗易懂,简单举2个例子。如:优化了算法,运算资源的减少,费用也随之减少;减
少了短信的字数,短信的成本减少了。
在这里需关注的是,降本提效不要拘泥于产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预算控制、成本考核、业务规划等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02 业务指标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