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AARRR模型,也被称为海盗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对应客户生命周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获客和维护客户。AARRR模型互联网人都在用,但是用的好的人却不多,主要是因为忽略了情感。而要想将情感因素应用至极,你的运营团队一定要有一名女生。
我是一名女数据运营经理,为什么要强调性别呢?
因为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人都进入一个误区,企图生搬硬套一些模型来做数据分析和运营,而忽略了情感的因素。比如互联网最流行的增长黑客基础概念里的海盗模型(AARRR),这个模型很棒,也很科学,但是很多人却完全用错了。
所有互联网运营都在用AARRR,但是能做起来的可没几个。
一、海盗模型传统的AARRR模型是这样的:
先获客,让用户找到,看到我们的产品,然后下载;再激活,让用户对你产生兴趣,觉得某些功能不错,找到AHA时刻;再留存,让用户留下来;收入,核心让用户购买,好用并且愿意买单。最后传播,让用户带来用户(也有先传播后收入的说法)。
用户拉新Acquisition
用户激活Activation
用户留存Retention
用户推荐Referral
商业收入Revenue
这个模型很好,套路也很不错。基本上互联网公司的运营都是这么做的。我们往前再分析一层,这个套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是用户生命周期,分别是:
引入期:用户获取阶段,将市场中潜在用户流量转化成自家用户;
成长期:这部分用户逐渐体检产品核心功能,或者完成注册转化,帮助用户产生第一笔交易;
成熟期:使用更多的产品服务功能,能为平台提供更多的价格,及成为付费用户;
休眠期:一段时间不登陆定义为休眠期,电商的不下单,社交的未互动。期间用户价值降低,活跃也在下降;
流失期:许久未登录的用户,视为流失。
这些都很科学,逻辑性非常强。但是我想说,我们这么分析,用户同意了么?这么生搬硬套的结果又是什么呢?运营的同学使尽浑身解数,各种引流、裂变好容易拉来了一批新注册用户,却没有转化?
想尽办法用尽手段让他们产生第一次购买,又不复购了,那个着急上火啊。本来以为是扶上马,送一程,结果是每一程都得扶,不扶就掉下来,气死个人。
这用户根本没有忠诚度嘛!
二、运营是在跟用户谈恋爱说到“用户忠诚度”,各个公司的计算逻辑不一样,基本就两个方向:重复购买的意愿度;愿意推荐其他用户的意愿度(NPS)。
我虽然是一个数据运营经理,但是我更大的一个身份是女生。对于忠诚度这个概念我是这么理解的:忠诚度不是一个不是0~100的连续值,而是非0即1的离散值,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
不信各位打开手机看看外卖软件,自己评价一下对美团和饿了么的忠诚度是多少?
美团肯定说你对美团的忠诚度接近于1,饿了么也是一样。我们明明脚踏两只船,怎么在他们眼里我都是他的唯一了呢?而且我还会故意冷落美团或饿了么一段时间,因为过几天不用,红包会多一些,这不是逼我始乱终弃么?
所以运营是什么?是活动吗?是红包吗?都不是,那样你只能得到用户的身体,得不到用户的心。这些手段我们一眼就看穿了好么?一点都不高级!
运营是在跟用户谈恋爱,只有这样,你才能彻底得到用户。真正高级的运营,是告诉用户:我爱你!
对!这就够了!你不需要发短信、搞活动、发红包,只需要让她知道你爱她就足够了,这些方法只能吸引那些逐利的用户。而爱用户,才能聚拢“死忠粉”。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米:小米创业初期是什么环境?手机市场一篇红海,几乎没有生存环境,小米的应对方案是什么?
圈定米粉,小范围服务好这些米粉,然后慢慢放开。所以小米根本不是AARRR,因为你产品没做好的时候,A的越多,死的越惨。
移动互联网初期有一个“今夜酒店特价”的APP,场景和用户非常精准,今天晚上住酒店,立刻享受半折优惠。模式非常清晰,痛点也抓的非常准,A也做的非常好,上线第二天就冲到苹果免费榜第2名。
结果呢?他们太着急了,产品没做好,链条没完全打通就着急引流,产品如流星陨落,投资额很快就用完了。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就好比跟人网恋,网上说的天花乱坠,照片各种美丽动人,一见面反差太大,那肯定见光死啊。
所以我们必须按照跟用户谈恋爱的思维去做运营,这一点太重要了。这个思路确定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能很清晰的捋出来,比如生命周期。在谈恋爱的场景中,用户生命周期应该是什么?应该是陌生人、朋友、恋人和前男友。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