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很多平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带给用户更多的便利,比如我们常用的外卖软件以及打车软件,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本文作者分享了基于产品经理工作流的外卖与打车软件的对比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本文将从产品规划,产品设计和商业闭环三个角度对比当前移动互联网下外卖与打车产品的异同。
一、产品规划 1. 用户画像外卖产品:以美团外卖为例。
年轻化,男性用户群体比例略大于女性用户:集中分布在16-35岁,该年龄段人群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
用户主要分布在大城市:2.69亿的外卖用户主要分布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从城市等级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外卖用户占全网用户比例远高于三线城市。
用户线上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较高:200元以上消费能力的用户占总用户数量的93.72%,消费意愿处于中高水平的用户占总用户数量的94.61%。
白领市场的外卖交易份额最高:2018年白领商务市场交易份额占比达85.8%。使用时间集中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段。
打车产品:以滴滴打车为例。
年轻化,40岁以下的使用人群占总人数的近80%,其中,25~30岁使用人群最多,占总使用人数的40.25%。
男性用户占比较高,为57.17%。
用户集中在一线与二线城市。
相关数据来自酷传,QuestMobile等。
用户画像对比与异同分析:
相同点:使用者均较为年轻,用户集中在一线与二线城市。外卖和出行产品均是近五年内开始进入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年轻群体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与认可度较高,且容易培养用户习惯;一,二线城市线上消费能力强,消费意向较为活跃,有利于产品的商业模式的开展与完善。
不同点:外卖产品的男女比例接近,打车产品男性比例较高,这种差异可以通过用户安全意识的角度进行解释;相较于男性群体,女性群体寻求安全的意识更强烈,不论是外卖产品还是打车产品,在运营初期都被曝出过安全隐患,且经由媒体传播,都对用户追求食品/出行安全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黑心外卖作坊,网约车性侵事件等,特别是网约车事件对于女性群体的心理影响难以消除。
另外,相较于打车产品,外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唤起频率较高,功能迭代和产品运营的效果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起效,相应地瓦解安全忧患的效果会更好。
2. 需求与痛点:用户端的对比外卖产品用户的一些典型需求:
打车产品的一些典型用户需求:
典型需求的对比与分析:
相同点:需求产生的典型场景在下单,等待,支付,评价方面有部分重合;当前,不论是外卖还是打车产品,都属于B2C2C(Business To Channel To Clinet ,商业——渠道——客户)产品,在典型需求上重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同点:平台针对用户需求所提供服务的侧重点不同——滴滴平台是送人服务的逻辑,关注司机与乘客的“长时接触”;滴滴对司机征信体系、服务评分、支付体验、平台算法调度要求严苛;美团采用的是用送餐服务的逻辑,送餐的逻辑是快递员与用户是“瞬间接触”,其最大的技术含量怎么在人海战术中有效调度,而骑手可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高于司机。
二、产品设计 1. 业务流程对比分析:
角色,行为与协作:在B2C2C模式下,若将外卖产品中将商家和骑手视为商业端,平台视为渠道,客户是下单用户;类似的,在同样的模式下,打车产品也可以做相似的划分;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外卖产品与打车产品的角色设置相同。
不同点:
用户目标不同:外卖产品用户需要便捷的餐饮服务,产品软件则是出行服务。用户的目标不同,体现在产品的业务逻辑中是用户的行为模式的不同。
商业端的细分:外卖产品中的服务供给端,由商家和骑手共同组成;打车产品仅有司机一个角色。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