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经常和其他部门有对接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提高效率。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围绕产品经理的沟通能力展开三个维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大型的沟通失败现场,应该是在刚刚工作那年跟同事出差了。晚上入住酒店时,同事操着不太流利的川普问前台,“你们嘞房间有chāng fù吗”。前台大姐满脸鄙夷地看着我们仨, “对不起几位先生,咱们家是正规酒店”……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素材,谁又愿意将不堪回首的往事提起。
一、什么是沟通协调沟通的标准释义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作为连接社会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人”都需要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沟通的本质是信息,沟通的过程就是双方对信息的组织、传递与感知。
产品经理作为所有职位中,最没有权限的“经理”,除了产品策划相关的产出物,大多实质性工作都要是推动别人来做。产品只有产出物,图样森破乃义务。没有哪个互联网项目,仅仅靠着产品设计、需求说明就能够有序推进。从需求梳理到上线运营,产品经理50%以上的时间都会花在沟通上。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沟通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准确有效的多方沟通,确保产品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谓协调,就是组织、维护产品相关人员关系,为协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协调的核心目的与沟通一致,而主要方式仍然还是沟通。
好的沟通自然是能够确保项目按部就班井井有条,而沟通中的稍有不慎也很容易铸成大错。需求沟通有问题,做出的东西就可能不是需求方要的。评审沟通有问题,技术团队的理解就可能存在偏差。跟进沟通有问题,项目的方向、进度就可能面临失控。
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沟通失败案例。之前所在的公司,客户办理业务都由市场人员代劳,内部也有一个销售专用的App。整个流程简单来说就是,销售提交办理申请,运营审核申请资料。后来公司裁撤市场团队,对应的工作就落到了运营团队手上。因为少了销售一环,所以运营团队提出了很多精简流程的需求。简化现有流程自然不算难事,项目很快也就上线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对于在外奔波的销售人员来说,移动端能够良好满足办公需要。而对于坐在工位的运营人员,大批量地在手机端进行各种操作,就显得格外麻烦。数以万计的客户业务卡在手工效率,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虽然巧妙地使用虚拟机暂时代替手机,然后通过紧急迭代调整管理后台功能,最终还是解决了。但本来就应该在沟通中就发现的问题,却用了整整两期迭代,成本不可谓不高。
二、沟通有哪些方式对于职场而言,常用的沟通方式有面谈、会话、语音、视频、邮件5种。每一种沟通方式都能够进行信息交流,但每一种方式又都有着不同的场景和条件。
面谈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无论是点到点的小范围交流,还是规模化的会议,面谈都能够达到非常良好的沟通效果。究其原因,面谈时的信息传递具有最高的时效性,立即接收,不会存在传递迟滞。另外,面谈时的展示材料、动作表情、情绪声调都是信息,信息感知更饱满有层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面谈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更多来源,即时确认,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因此,面基应该作为产品经理对外沟通的第一选择。
会话就是在线即时通讯,是面谈之外最常见的沟通方式。现代职场越来越依赖于IM工具进行沟通,除了地理限制,更多的还是沟通习惯的改变。能够充分梳理想法并准确表达,又能够最简化地实现沟通历史追溯,还有很多线上化工具,在线会话交流自然成为重要选择。而互联网企业内流行的社交障碍文化,也让很多人更青睐在线交流。但是消息传递的及时性,并不意味着消息被接收和反馈的及时性,来不及看,不太想看,看了不回都会影响沟通。会话的使用,即已经默认对方不必立即查阅、回复。所以重要、紧急的内容,会话式沟通满足起来就稍显力有不逮。
语音包括了最常见的电话和IM内的语音通话,通常是作为不能面谈时的主要替代方案。语音通话,尤其是语音会议,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异地沟通的问题。打破地理限制,即时性的交流确实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但是纯语音的交流,其效果势必不如面谈生动丰满。而常见的网络问题,也经常影响到沟通的开展。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