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很多企业都喜欢将事情大揽大包,明明是市场人,但是“剪视频、做网页、搞活动”样样都亲自上手,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也未必好。因此作者认为一些工作应该交给外包公司,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帮助企业走上快车道。
这些年有个趋势,企业喜欢各种事情「亲力亲为」,特别是市场部。
自己做网页、剪小视频、搞活动、设计物料海报、投放各种广告、写公关稿……硬生生的把市场人逼成全能选手,美曰其名“技能下沉”,实际想着“节省费用”。
但是,在我和越来越多的快速成长企业一起工作中,渐渐发现「自助式」市场部,实际上效率很低,算下来花费也不少。
这些企业,市场部工作量并不算多,而时间是最贵的成本。
同样的工作(比如设计、视频拍摄、直播等等)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比请专职员工成本低且效果好。另外,好的合作方因为创意、资源等优势,常常还能帮助企业走上快车道,一炮而红也不是不可能。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会立刻会跳起来反驳:“外包很贵啊!”;“我们的市场部一个人干N个人的活,都包给别人怎么可能?”;“靠谱的乙方有多难找啊!”,还会说:“目前阶段是艰苦奋斗,先有后好,未来有钱了再找专业人士”……
以上这些说法,部分是现实,但看完这篇文章,你的观念也许会稍稍有所改变。
开始理解为什么借助外力更适合发展阶段的企业,而大厂才适合自助式营销。
01 「自助」的优劣势大概在20年前我入行的时候,营销的主力是以乙方为主的广告公司(4A) 和媒介公司。
他们雇佣着大量优秀的创意者并掌握着各种媒体资源。可以说在那个时候以及往后的10来年,优秀的乙方是甲方品牌成功的关键。
而随着甲方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后,很多大厂就开始要求乙方有专门的服务团队,甚至来自己办公室一起工作(agency in-house )。再后来,直接请乙方高手加盟。
到了互联网时代,市场和运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程序化广告投放越来越盛行……市场部「自助」成了趋势。
自己人当然好用好管,还有下面的优势:
现场支持,随叫随到。老板拍脑袋的决定,马上能响应。有反击竞争对手的举动也能快速行动。(市场部的小伙伴常常觉得很忙)
比较懂业务。在各种复盘、reivew、战略会中主动或被动地了解销售状况,未来发展方向,客户拓展以及渠道伙伴招募等。
内部沟通效率更高。走到工位上或者通过企业微信,马上获取所需信息。相比对外约正式会议,沟通速度更快,内容更全面。
业务为导向。自家员工肯定理解老板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要做,也知道哪些“诗和远方“要被牺牲,因为有KPI在身后。
敏感信息相对安全。大部分人都认为数据还是觉得放在自己家比较心安,发给第三方还要脱敏,麻烦。
但是,只靠自己人的市场部也面临着各种不足:
成本相对高。招一些来自广告公司的创意高手,工作量不一定饱和,但是工资不能少。相对乙方的集中采购的批发价优势,零售价自然是贵的。(大家可以粗略计算下,根据我的经验,部分外包至少帮甲方节省超过30%的成本)
效率相对低。甲方如果要找主播、KOL、媒体,必须一个个去联系,还不一定找到。而MCN、公关公司、策划公司能快速对接,节省不少时间。
技能不足。全能的市场人,技能短板也很明显,比如设计能力。套用模版做出来的宣传品,缺乏灵魂,换其他公司logo一点都不违和。(比如很多人推崇的canva,用来自己做简单的设计,挺好的,用来当企业宣传模版就明显千篇一律)
缺乏外部视角。自己人天天被各种琐事所困,很多时候还要996,没有灵感,没有氛围,哪会有good idea。
02 「外包」的优劣势再来看看借助专业的团队的优势:
专业。无论是设计、视频拍摄、活动执行还是渠道推广,从出品来说,一般都是乙方更牛。
省时省钱省事儿。乙方被甲方虐得多,熟手流水线出品,比自己慢慢摸索效率高得多。另外,大部分乙方责任心强,想得更周全。多说一句,甲方的996相比乙方通宵赶方案,都不算事。
更懂使用新的技术。以Martech为例,大部分市场人都没搞懂。找第三方公司,不但能快速完成任务,还能培养团队,学习新东西。
更客观以用户为导向。乙方擅长捕捉趋势并洞悉消费偏好。他们大都是用户专家,“第三方视角”比内部人更具天然优势。
借助乙方,也有明显的不足: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