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我们的认知是如何被操控的?

时间:2021-03-16 09:29|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编辑导语:所谓“认知”,就是人脑认识、加工和存储信息的过程,简单来说,认知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因而,认知能力会直接决定我们的日常选择、发展路径乃至人生高度,升级认知能力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对此展开了详细说明,与大家分享。

 我们的认知是如何被操控的?

你希望你的孩子更爱读书,还是更爱玩游戏?

我想几乎没有人会选择让孩子玩游戏,因为支持读书正确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些人中不仅包括比尔盖茨、巴菲特、孔子、博尔赫斯,还包括乞丐、盗贼、小偷、甚至不爱读书的人……

读书比玩游戏对孩子更好,几乎是全人类的共识。

但假设你生活在另一个平行时空,这个时空里的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世界并无二样,唯一的差别就是:在这个时空里,电子游戏出现的时间比书籍更早。

在这个平行世界里,孩子从小到大都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

突然有一天,有一种叫书籍的怪诞事物出现了,从此读书成了一种时髦的学习方式,成了一部分先锋父母的教育方法。

这个时候,媒体们会如何评价「书籍」这个新生物种呢?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大家叫它“阅读”。人们会打开一本冰冷的纸质集合页,然后一动不动地看几个小时。

我们对这个新风潮,应该心生警惕。

首先,阅读很容易让孩子丧失动手能力。在游戏里,孩子会调动起眼耳手等全部感官,而阅读只是盯着一串串静止的文字,调动起大脑一部分功能,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变成空想家,而不是实干家。

其次,阅读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僻。游戏、尤其是大型游戏,孩子们通常是团队作业,共同去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孩子们在游戏里,会养成团队协作的意识,懂得相互配合才获得真知。

但阅读是非常个人的行为,一旦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阅读,他们将变得难以相处……

——《新闻周刊》

当你读完这篇抨击阅读的时评后,是不是有“竟然很有道理”的感觉?似乎阅读才是危险的教育方法,玩游戏才是教育的正途。

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认知错觉呢?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其中的秘密,这个公式就是:

认知上的共识=认知底色+认知焦点

你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解释任何新生的事物和行为。

比如,在疫情初期,所有儿女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是:如何劝说父母戴口罩?

疫情刚刚爆发之时,这个问题曾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年轻人劝说父母出门戴口罩,就差以死相逼了。为什么父母如此倔强?是他们不怕死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父母和我们接受的信息有时间差,我们的朋友圈已经“草木皆兵”了,他们的朋友圈可能还在讨论“人生的七大福报”、“鸡蛋沾白糖会不会致死”。

在父母当时的认知里,疫情的严重性是这样的:

 我们的认知是如何被操控的?

但是,在我们的认知里,疫情的严重性是这样的:

 我们的认知是如何被操控的?

从事实上看,代表红色疫情的色块是一样的大的。但因为我们和父母的“认知底色”不同,我们看着扎眼的色彩,在他们眼里是正常的。

所谓的认知底色,就是人们对一件事以为常的认知;所谓的认知焦点呢,就是人们会特别关注那一部分。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例子,你之所以一瞬间觉得“阅读对孩子教育效果不如游戏”,就是因为我将“游戏是正常的学习方式”设置为认知底色,并把认知焦点选择性地放在了阅读的坏处上。

当我们在兜售一样东西时,比如一个品牌向消费者安利一款新产品,经纪公司向媒体推介新培养的艺人,我们常常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说清楚卖点,而是还没有向别人勾勒出这件事的“底色”。

想和别人达成共识,永远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我们接下来讨论几个操作的细则:

认知也需要消化时间

认知需要解除防备

认知也可以被“拼多多”

01 认知也需要“消化时间”

——如何无声无息地改变一群人的观念?

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和民主”国家。“自由和民主”这个词如果换个说法,就是美国人民比较有个性,很不喜欢被政府“统一安排”。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就很难号召士兵,为了国家这个大我去牺牲小我。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