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语:入职新公司,该如何顺利开展工作呢?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向我们介绍了入职新公司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并对其中需要了解的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总结,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互联网领域,像我这样的人有一个特定的称号——大头兵。
这个称号特指那些干活的一线主力,不是管理岗位,手底下没有人。所以遇到所有事情,需要亲力亲为去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向上考虑方向性问题,向下也要着手把每一件事情落地。
相较于管理线的人来说,大头兵们的流动性更强,跳槽更频繁。
一方面是因为,大头兵更多的拿的是工资,只有特别优秀或者时间比较久的才会有股票或者期权。所以大头兵们更关注自己在公司的成长,以及当前的待遇。一旦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或者更丰厚的待遇,他们就会选择跳槽,这无可厚非。
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头兵们是干活的主力,是即插即用的力量。公司招对了,那就是赚到了;公司没有招对人,相对管理岗而言,对公司的损失也不是很大。
很多时候作为大头兵,在面临跳槽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去的问题。我们总是在琢磨,我想去的公司,我如何才能去到。
但现在,我越来越发现,如何履新,如何度过我在一家新公司的第一个月,才是我之前一直忽略的问题。
最近我入职了一家新公司——樊登读书。在入职的第一天,我收到了HR发给我的新员工必听书单。我听到了《创始人》这本书,才第一次觉得,职场履新,原来是我之前一直缺失的一门课。
一 、积极主动地去做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其实是一件很小很平常的事情,但作为新人尤其是大头兵来说,我建议大家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做会议纪要。
首先,要做到这点,你需要参加很多的会议,当然有些跟你关系很大,有些跟你没有什么关系。但你去听一听,露个脸,其实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别人记住你。
当然,只是在角落里旁听是不够的,你还得勇敢地承担起会议纪要的任务。这就倒逼你去理解会上大家说的内容,会让你更集中精神去听。
更重要的,参会的角色不同,你也可以从大家的发言中了解到不同人的表达习惯,思考能力,每个人站的视角不一样,说出来的话不一样,你的思维在不停切换,你也在无形中快速了解了相关业务。
最后,会议纪要写完了。你可以跟你的主管再次确认会议纪要的大致内容,然后视会议的重要程度,选择在群里同步或者发邮件同步。
无论是哪一种,你又再次得到了一次曝光的机会。
当然,会议纪要本身并不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是三大块:议题、结论和代办事项。分别说明了,我们要讨论什么,结论是啥,后面该怎么办。
最难的是,我们的会太多了。组织架构越复杂,会越多。
在我这次跳槽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逢会必纪要”。只要是我发起的,或者跟我很想关的,我都会自觉承担起会议纪要的任务。
我觉得这对于我培养起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在团队中的影响力是很有帮助的。我,作为一个大头兵,刚来公司,手底下没有人,手中也没有什么权力。那我能够依仗的,便是现代商业环境中一个普遍的共识——契约精神。
我相信,对于大家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以文档的形式记录下来后,如果有任何反悔的行为,都是带有一定的成本的。
在我不能刷脸,不能靠关系,不能靠权力威慑的时候,作为一个大头兵,契约精神是我唯一的武器了。
二、对任何人都不要先入为主不要轻易对一个人下判断,从而明显地表达出你的态度,更不要轻易的说一个人的坏话。
对于大头兵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接触的是也都是大头兵。作为组织架构中的第一线,尤其是一线的产品经理,我们特别需要学会跟一线的研发、设计、运营、商务打交道。
职场中有个特别朴素的道理,对事不对人。这个道理背后暗藏着一个价值观是,大家在一起是要把事情做好的,而不是互相打压。
但在实际的职场中,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首先是陌生人之间天然的不信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对事不对人,但无法判断别人是不是也能做到。于是在矛盾发生时,怀疑就产生了——TA是不是在针对我。这个想法会在我们的心里一点点蔓延,最后导致我们也没有办法对事不对人。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