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职场 >

做一名合格的项目负责人(四):如何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时间:2021-04-13 09:2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点击:

在事故发生之前,尽量采取避免措施,但一旦事故还是发生,要有智慧地运用方法解决事故,并且能够采取对策避免让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做一名合格的项目负责人(四):如何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这篇也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就直入主题吧!

铲事的本质就是处理事故及与之相关的冲突。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这三个问题是很典型的“事故”。下面,我们将以这几个案例展开谈谈这个话题:

具体的事项,别人给你排期了。做到一半说:之前排的有问题,搞不完,那怎么办?

和销售确认完毕的需求,上线时候不认账了,说不是他们想要的,那怎么办?

你的下属负责的产品方案上线了,但是被老大发现有影响使用的bug,那怎么办?

事故处理

事故,指发生于预期之外的,已经造成损失的事件。

把这个概念进行拆解之后会得到两个话题,它是我们对事故进行分析的关键性因素。他们分别是:

既然已经发生,那么预期内的情况是什么?

既然如此,损失是什么?

以开篇的事故为例:

具体的事项,别人给你排期了。做到一半说:之前排的有问题,搞不完,那怎么办?

我尝试复盘一下我刚入行时的心里故事:

啥?时间过去一半了,现在说完不成?你这不是坑我吗?

你这个人太不靠谱了,你当时怎么估的

完不成等于连交付都没做到,一定会影响自己的绩效考核,还有晋升

我要找你老大说说和个事去

对于心理素质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当年的我)来说,脑袋里面一瞬间爆出非常多看起来有理,但实则屁用没有的想法。我管这种情况叫「上头」。

个人判断力此时完全被情绪左右,情绪像一只失控的野兽在你的大脑中横冲直撞。我判断这时候80%的执行动作都是走形和无效的。所以我建议悬崖勒马,先回答这两个问题:

既然已经发生,那么预期内的情况是什么?「项目稳步推进,按计划可完成」

既然如此,损失是什么「团队信心与士气,因为时间过去了一半,有可能剩余时间不够」

对于前者来说,很自然的找出我们当时的计划,按照时间进度挨个确认工作量。弄清楚哪些任务已经完成,哪些任务在进行中,哪些任务还未开始。描述中的“搞不完” 在具体哪个部分。换言之,先算清楚账。你现在需要的是事实,而不是那些判断

对于后者来说,接着确定的事实推出解决方案。是需求复杂实现成本太高需要简化,还是技术实现方案不合理要调整,或是单纯项目组生产力不够需要补充人手。阶段性目标是处理事故,达成原定目标,任何与拯救当前结果弱相关的事暂不考虑

无论出现多大,多严重的事故,首先要控制好情绪,在上头时主动关闭本能回路。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发生的任何事故,你都是第一责任人。事情推进结果不到位,本质上管理者都难辞其咎。出现事故时,项目负责人是需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的。无论与你的相关性强与弱,大或小,你都需要第一时间组织这件事。这并不是让你上去抗雷,主动分锅(那是回顾会议时的重点),而是作为事故进入处理阶段的推动者。盘清楚事实要比立即行动重要得多。

事故需要被解决,处理不好事故的项目负责人是失职的。

冲突处理

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事故。这部分的分析,你只需要料理好自己便足够过关。可是当你面对协作上下游中带着情绪的合作伙伴时,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这时候,到直面冲突的阶段了。

照例以开篇故事为例:

和销售确认完毕的需求,上线时候不认账了,说不是他们想要的,那怎么办?

这是很典型的冲突场景。我服务过的团队中,产品和销售基本上都会出现冲突,产品抱怨销售提需求不考虑用户体验,销售嫌弃产品做事上帝视角,听不进去意见。

产品同学为需求实现负责,为用户提供符合产品水准的方案;销售同学为商业化负责,为用户服务让产品创造更高的商业收入。

问题来了,这两个岗位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为什么还会有分歧呢?

我认为冲突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但在企业中,分歧大多数来自于专业知识方面。(来自俞军老师的观点)

这些专业知识,分散在员工个人脑中,既包括用户的、市场的、行业的、政策的知识,也包括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文化价值观的、以及企业内其他人的工作内容和个人能力风格偏好等属性。这些专业知识,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