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社区团购和直播带货是2020年的两大风口,受到了各大大厂的追捧和关注。但本质上说,这两者其实都是“地摊经济”。本文作者从多个方面对社区团购和直播带货进行了梳理分析,与大家分享。
今年的风口,好像都与“地摊”有关。
最直接的就是今年五六月份,监管政策放开,“地摊经济”红极一时。那时,“地摊”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良药,许多在疫情期间经济受困的人们出来摆摊,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下场支持。
微信支付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京东启动“星星之火”计划,苏宁推出“夜逛合伙人”计划,彼时的互联网巨头,似乎与小商贩们惺惺相惜,社会责任感溢于言表。
另外,先前疫情期间的直播带货和现在风起云涌的社区团购,似乎都能与“地摊”扯上一点关系。
不过,与“地摊经济”的昙花一现不同,直播带货与社区团购这些“地摊”的新形式,一个趋于冷静,一个正在狂热。
01 “互联网+地摊”——直播带货,迎来“冷静期”直播带货,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直播的形式卖货。可以理解为直播行业的商业化进程2.0版,也可以理解为商家卖货的新渠道。另外,也有两种对直播带货比较好懂的描述,一是电视购物的进化版,一是“互联网+地摊”。
之所以说直播带货是“互联网+地摊”,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直播带货与地摊的形式很像。
地摊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货品交易模式,摊位或流动、或固定,摊主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展示出来,吆喝叫卖,吸引人们购买。直播带货将摊位搬到直播间,主播成了叫卖的,吆喝着商品的卖点,品牌商们作为“摊主”,或亲自下场,或寻找“靓摊位”,隐至幕后。
二是直播带货与地摊的运营逻辑很像。
地摊需要摊主批发、制作一些商品,找一个合适的地段,吸引该地段的人流量,在自己的摊位完成转化变现。遵守该地区的摆摊规则,接受城管人员的管理,调整好摆摊的时间和地点。同时还要培养一部分老顾客。
直播带货同样如此,可以低成本启动,主播有货、有直播间就可以。吸纳平台的公域流量,在自己的直播间转化变现。遵守平台规则,接受管理,有签约或不定的直播平台,有固定或不定的直播时间段。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粉丝,运营私域流量。
其实直播带货成为风口,早于“地摊经济”,在2019年,直播带货就已经成为了风口。到了今年,遇到疫情黑天鹅,线下经济受到限制,商家库存积压,线上直播带货成为缓解商家压力、拯救线下经济的新渠道。由此,直播带货在今年爆火。
除了疫情这一原因外,直播带货在今年的火热还有其他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直播带货提高了人与货之间的匹配效率,ROI较其他电商渠道高;一方面是因为电商平台进入存量增长时代,直播带货成为了平台内流量精细化运营与获取新流量的工具。
直播带货的火热吸引许多明星下场,比如陈赫、刘涛、汪涵、李小璐等,而一些带货的主播也慢慢成为明星,如薇娅、李佳琦、辛巴等,经常追风口的罗永浩老师也加入了直播带货的队伍。
同时,直播带货更是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搜狐、百度这些有些落伍的企业也纷纷转型直播。资本市场与直播带货的关系也变得紧密,李彦宏直播首秀引得百度暴涨120亿市值,尚纬股份收购罗永浩直播公司股份也引来股价上涨。
不过,直播带货行业也有些“过热”,出现许多行业乱象。破亿战报与虚假GMV齐飞,剧本表演与虚假宣传齐放,MCN机构骗佣金,主播刷单,二手手机与机器人撑起直播间观看量等现象层出不穷。
直播带货从之前的野蛮生长,到今年的极致火热,产生了许多泡沫,这些行业乱象,受到国家、民众等方面的关注。
双十一过后,中消协发布了一份10月20日-11月15日期间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双十一期间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33.41万条,日均在1.24万条左右。同时,报告对汪涵、李佳琦、李雪琴等头部主播“点名”,包含数据造假、订单造假、退换难等情况。
另外,随着“辛巴假燕窝”事件的持续曝光,消费者、职业打假人对直播间商品的真伪、品质、虚假宣传等更加关注。罗永浩直播间邓特艾克漱口水遭到职业打假人王海曝光,而后多位消费者向王海投稿自己遇到的直播带货售卖假货情况。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