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互联网杀死好广告

时间:2020-12-25 09:18|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读:穷人逆袭的故事,古往今来都备受欢迎,很多短视频也借助了此类内容大火。但是,不少网贷广告表面上是逆袭故事,实则是想割穷人的韭菜。内容毫无逻辑不说,价值走向也很让人迷惑,因此被骂上热搜。本文作者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六个维度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互联网杀死好广告

01

最近的土味网贷广告,被大家骂惨了。

流传最广的,是一则京东金条的广告。在广告中,一位农民工带着他母亲坐飞机,母亲晕机欲吐,农民工请空姐开窗,旁边的美女乘客露出鄙夷的表情。

空姐问他是否需要升舱,费用是1290元,农民工看看了微信余额,只有53块钱。

这时后排一位大哥豪气地站出来,“升舱的钱我来出”。然后拿过农民工的手机,帮他用京东金条借钱。

广告最后,农民工开心,美女乘客羡慕,后排大哥念广告词,深藏功与名。

类似的网贷广告层出不穷。农民在360上借钱,于是娶到了美女空姐。

骑手小哥做好人好事,救起晕倒在路边的董事长,董事长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他借钱。

这些广告毫无逻辑不说,价值走向也很让人迷惑,因此被骂上热搜。很快各个网贷平台发文道歉,称认识到错误,已经下架了相关视频。

现在道歉有些亡羊补牢,这些视频中的错误没那么难察觉,网贷平台依然坚持这样投放,显然是明知故犯,居心不良。

不过,比起骂互联网公司不讲武德,这些土味广告背后的深层原因,更值得人们思考。

02

众所周知,网贷平台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利息,所以都希望大家多多去借钱。

穷人和有钱人都有借钱的需求,不过有钱人不在网贷平台上借,他们有更优质的渠道和更便宜的利息。

穷人接触不到这些资源,急用钱时的首选依然是网贷。网贷平台做广告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这些穷人,把信息传递给他们。

信息流广告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大数据把这群人筛出来,针对他们去投放。怎么判断他们会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呢?

这些广告设计的逻辑也挺简单的,从穷人身上提取特质:矮、穷、矬、没见过世面。找到穷人讨厌的事情:嫌贫爱富、被瞧不起、地域歧视等。

把这些元素串起来就是,一个穷人因为没钱受挫,用了网贷之后人生都明亮了。

有网友评价这是一种网贷平台割韭菜的方式,他给用户洗脑,让穷人觉得贷款就不会被看不起。

这种说法才是真的看不起穷人的智商,穷人只是穷,并不是没脑子,能看了这样的广告就去借钱升舱的人,平台倒该好好掂量一下此人的还款能力。

事实上这类广告不求给用户洗脑,因为过于粗糙,没法洗。

他们只希望在众多一刷即过的抖音短视频中,用户能够看到最后,并且记住360借条能借钱,现在借还有三万免息。

人人都爱看逆袭故事。

网贷平台在用这些充满戏剧感的短片,去争抢用户的注意力。至于是否被骂,他们不在乎。

网贷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本来也不是品牌美誉度,而是利息、规模和放款条件。

说这些广告价值观不正,倒还真抬举他们了。

人压根没想着价值观的事儿,只是单纯地堆砌激烈素材,好让你耐住寂寞看完广告,在需要用钱时想到它就行了。

03

广告界有一条经典的理论,叫“睡眠者效应”,是说用户在看到简单粗暴的广告时,内心会产生反感。

但当时间过去,他们就会忘记当时的不适,只记得其中的重点内容。

辣眼睛的网贷广告就是这么想的,被骂上热搜,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出圈,意味着更多人知道了这些平台,里面一定有目标用户。

在利益面前,谁跟你讲武德。

事实上,现在以争夺注意力为首要目标的广告越来越多了,不止网贷,还有教育、游戏、理财等等。

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投广告的方式,就是编各种狗血故事,以获取流量。

网贷平台的广告因为价值观被骂,但如果没有价值观问题,这就只是众多沙雕广告之一,比如歪嘴战神系列的广告,同样的逆袭剧本,同样的毫无营养,却非常受欢迎。

人们对这些收割流量广告的存在,早就习以为常。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一些品牌正在放弃品牌,拥抱流量,他们已经不想好好做广告了,且这种趋势正在持续下去。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短视频行业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近30%,达到182.1亿元,在线视频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14.9%,只有132.1亿元。

广告语境的改变是主要原因,以前的广告投放通常在电视上,或者长视频网站里,它们不能被跳过,于是品牌有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去叙事,观众也会比较好耐心。

而在短视频平台上,用户拥有随时喊停的权利。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