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上中台吗?会送命的那种!”

时间:2021-01-13 09:26|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企业是否要上中台,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分析,盲目跟风,认为别人家上了中台,自己也要上,只会送了你的命。

 “上中台吗?会送命的那种!”

2019年被业界称为中台元年,最大的赢家当然是A厂了,据说企业中台市场份额,80%是A厂在做(合同总金额),能入A厂法眼的,当然都是国企、央企等动辄上亿的肥单。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A厂这几年,这么辛苦地传播中台理念,商人逐利嘛。

当腾讯All inTo B的时候才发现,To B市场从基础云设施,到企业办公,再到开发套件,哪哪都是A厂,人家早就默默All inTo B好多年了,好嘛。

本文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来聊聊:中台本质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中台架构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企业如何正确判断是否要上中台?以及如何上?等问题。文章将近4千字,需要一些耐心,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01 中台架构的本质是什么?

中台是一种架构理念和方法。任何一种架构的方法,其本质不外乎,利用分、合、打散、重组等技术手段,对系统进行有序化重构,以达到减少系统“熵”的过程,使系统得以不断进化。

谈中台,离不开阿里巴巴,中台概念是由阿里最先提出,并且发扬光大的一种企业架构治理方法论。阿里巴巴中间件团队,给中台架构做过一下定义:

“中台架构,是将企业的核心能力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以数字化形式沉淀到平台,形成以服务为中心,由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构建起数据闭环运转的运营体系,供企业更高效的进行业务探索和创新,实现以数字化资产的形态构建企业核心差异化竞争力。”

在众多说法当中,我比较推崇:中台架构的本质是平台思维。平台是指连接两个以上的特定群体,为他们提供互动交流机制,满足所有群体的需求,并从中赢利的商业模式。

马歇尔在《平台革命》一书中,对平台进行过描述:“匹配用户,通过商品、服务或社会货币的交换为所有参与者创造价值。”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研究下平台的理念。

阿里中台主要体现为,由业务中台和数字中台并肩构成的“双中台”,并肩扛起了所有前台业务。业务中台将后台资源进行抽象包装整合,转化为前台友好的可重用共享的核心能力,实现了后端业务资源到前台易用能力的转化。

数据中台从后台及业务中台将数据流入,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产品化包装过程,构成企业的核心数据能力,为前台基于数据的定制化创新和业务中台基于数据反馈的持续演进提供了强大支撑。

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一起构建起了战场强大的后方炮火群和雷达阵。如图1所示。

 “上中台吗?会送命的那种!”

图1 企业中台架构图

02 中台架构解决什么问题?

简单的说,中台架构是解决企业复杂生态协作问题的方法论。中台架构的目标,是通过中台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协作效率。是通过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文化的标准和规范,来做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台治理方法的原则:集中管控,分布式执行。

中台架构的定位问题。定位就是清楚的告诉别人,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以及你不要什么?

以阿里巴巴的业务中台为例,业务中台需要收敛一些基础的业务服务,如会员、商品、交易、营销和结算等。这些基础的服务会被整个电商业务使用,所以统一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业务中台还需要什么?因为中台的目标是要向上层业务提供这些基础的服务,那自然必须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到底有哪些服务、数据和功能,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能力。所以还需要能够定义能力(标准和规范)、能力的发现、能力的注册、能力的列表以及能力的评价和更新机制等。

业务中台也不是什么都做,除了有基本的基础服务和服务能力外,还要定义中台的边界。业务中台有一些基本的工作范围,它需要能够对接能力,同时又服务好能力使用方,而自己并不负责实现具体的业务。

03 中台建设方法论的三个核心要素

前面提到了,中台架构是解决企业复杂生态协作问题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要解决的是企业复杂生态协作的治理问题。

我们可以借鉴建筑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以移动互联网为例,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规模达到11.38亿。那么,如此庞大的生态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呢?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