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洞察 >

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什么?

时间:2021-01-29 09:15|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其与万事万物均可以产生关联,医疗基础事业的发展作为我国的惠民基础,与互联网相结合更能提高效率,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院。那么,这些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什么呢?

 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什么?

这里将以医院为主体和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互联网医院作为分析对象,从产品功能设计的角度分别对这两类互联网医院产品进行研究,总结这两类互联网医院在产品设计上的特点并进行分类和比较,以及分析可能的发展趋势。

下文中采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对分析对象进行分析:

纵向分析:按照时间线对产品功能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公立医院建-互联网医院进行功能分析);重点是时间线的闭环以及每个时间节点在整个流程中所占的权重:

去医院前:即去线下就诊前在互联网医院上可进行的相应操作,以导诊、轻问诊为代表;

进入医院:即进入医院进行线下就诊过程中在互联网医院上可进行的相应操作,以室内导航、挂号叫号、线上缴费为代表;

出医院后:即线下就诊结束后短期需要在互联网医院上可进行的相应操作,以报告查询、服务评价、线上复诊为代表;

再次去医院前:即线下就诊结束一段时间后在互联网医院上可进行的相应操作,以医院推送/线下复诊提醒为代表。

横向分析:按照产品功能性质分类进行比较(主要针对企业建-互联网医院进行功能比较);重点是每个分类所包含的功能在整个产品中所占的权重,以及在医疗价值和商业上作出的贡献。

个人理解就目前互联网医院产品表现出来的功能性质大致可以狭隘地分为四类:服务、工具、商品、信息:

服务:需要两种用户角色通过产品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称之为服务,以在线问诊为代表,即需要患者和医生(或者护士或者客服)双方进行交互(或者定位为患者用户以外的用户角色为患者提供的服务);

工具:只需要一种用户角色即可通过产品功能进行信息的双向交互称之为工具,以健康评测为代表,患者只需要填写相关问卷信息,产品即可按照已经设置好的评判逻辑给患者结果,不需要其他用户角色的参与即可完成;

商品:虽然只要可以构成交易的任何东西即可称之为商品,但是这里我们只定义和统计实物药品或者其他相关物品为商品;

信息功能:只需要一种用户角色即可通过产品功能进行信息的单向的交互称之为信息,以科普宣教内容的呈现为代表,单存只是提供给患者用户进行查看。

一、医院建-互联网医院

个人在市场上选取了6个医院的APP、3个医院的微信小程序以及3个医院的H5应用作为分析对象,统计了其中19项功能在所有分析对象中的出现频率(这19项功能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分析对象产品中90%以上的功能),以及从纵向和横向的维度对这些功能进行了分类和数据整理分析。

首先是医院建-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闭环,这里主要以患者用户从线上寻医问诊到线下就诊后离开医院这个时间线为参照将分析产品的功能分为了4类:去医院前、进入医院、出医院后、再次就诊:

 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什么?

1. 公立医院建-常用功能统计

对19款医院建-互联网医院产品的功能统计,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具体某一项功能在这19款产品覆盖率最高的是科普宣教,其次是预约挂号,排第三的是咨询问诊:

 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什么?

2. 公立医院建-互联网医院功能分类分析

在对这19项功能按照横向分析的定义进行分类,最后统计结果工具类功能占比42.1%;服务类功能占比31.6%;信息类功能占比26.3%;商品类功能占比0%。

 互联网医院的核心是什么?

3. 小结

公立医院建互联网医院,这里选取了包含APP、小程序和H5形式在内的12个互联网医院应用,并选取了这其中常用的19个功能进行了统计:

诊前的挂号问诊以及诊中的手续办理和在线缴费,从功能在所统计的应用中的出现频率来看诊前和诊中功能占比较大;

诊后虽然统计的功能达到10项但是在统计的12个应用中出现的频率次数却偏低,也许是公立三甲医院的患者流量过大,但是人力有限所以在诊后的线上管理上有无暇顾及,但是从我个人之前与三甲医院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三甲医院的部分科室(像健康管理中心)还是非常乐意去维护离开医院后的客户的,特别是有行政指标去要求后,诊后管理可能更趋向于用程序运行自动化的工具去管理:自动随访的提醒,健康管理的任务计划、回院复诊的自动提醒等等;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