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奢侈品,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精致的品相、令人咋舌的价格、极高的收藏价值?还是消费主义的智商税、贩卖Logo的“丑东西”、不值一哂的潮流?
核心要点:
“奢华”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传统、精致、骄奢的购物史。
为了让奢侈品唾手可得,商界大亨们剥掉了所有让它们与众不同的特质。
有人说迷恋精品是因为他们认为那代表奢华阶级,但实际上今天奢侈品生意所追求的恰好相反。
提到奢侈品,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精致的品相、令人咋舌的价格、极高的收藏价值?还是消费主义的智商税、贩卖Logo的“丑东西”、不值一哂的潮流?
《新闻周刊》巴黎分社资深作家黛娜·托马斯认为,今天的奢侈品与过去手工匠人时代,以高超精妙的制作工艺服务极少数贵族的产品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实际上是企业大亨,通过巧取豪夺从年老的创始人和缺乏能力的继承人手中拿到并改造后的企业的产物,是现代化的精品工业的结晶,也是“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目的精准明确,就是要想尽办法赚取更多的利润”。
在黛娜·托马斯所著的《奢侈的!》中,记录了她通过大量走访奢侈品企业及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所观察到的今天奢侈品行业的本质。这本书被誉为”揭露奢侈品黑暗内幕第一书“,讲述了知名奢侈品大牌背后的故事,和不为人知的奢侈流变史。在今天奢侈品行业以前所未有的低姿态亲近中国市场的同时,重读黛娜·托马斯的一手调研和访谈,也能给我们一个新的角度看奢侈品行业的炫目华丽肥皂泡。
时尚民主化曾经的奢侈品,确实与身份地位有着强关联。最开始的奢侈品概念来自王室专属,比如我们熟悉的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爱马仕(Hermes)、卡地亚(Cartier),都是由18世纪、19世纪的匠人们创立的,他们负责为王室打造精美手工制品。今天的奢侈品大牌大多起源于欧洲的一个个小店,由家族企业代代相传,经营手工匠人们精心打造、堪称艺术品的手工商品。
爱马仕以生产贵族的马车配件起家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奢侈品们所服务的消费者们一直在变化,也开始一点点地动摇奢侈品曾经的艺术品特性。
先是在19世纪末,王权没落,欧洲贵族和美国精英家族成了奢侈品的新主顾,如著名的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家族,以及阿斯特家族、惠特尼家族等等,他们形成的封闭圈子将奢侈品牢牢圈在自己的领地。这个时候,奢侈品还有很强的艺术品特质,但也确实阶级色彩浓重,是专属于上流阶层的生活元素,总是少量且需要定制,只卖给极少数的、且真正上流的客人。
戴安娜王妃带火了手袋Lady Dior
而到了20世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歌猛进,很快就彻底改变了奢侈品行业的面貌。
品牌仍旧希望保有奢侈品本身的个性与艺术化特性,但这样的努力并非易事。也连“世界时尚之父”克里斯汀·迪奥也曾在1957年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在这个强调规则,强调整齐划一的工业时代,时尚是人类保持个性和独一无二的最后的庇护所。时尚稍纵即逝,而且自恋骄纵,但在我们这阴郁的年代,奢侈品一定要被小心而又小心地捍卫”。
到了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潮爆发,变革席卷西方世界,平民和贵族的界限彻底消失。而真正的冲击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新富阶层的崛起,美国的精英制度走入全盛时期,在社会阶层跃升的过程中,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沉迷加深。与此同时,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也在提升,伴随着男女收入升高,社会生育意愿下降,人们将更多的钱花在了自己身上,奢侈品的市场也自然水涨船高。
奢侈品当然也敏锐地察觉到市场需求,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革行业链条以及自身的业务模式,以手工定制到批量生产再到授权制作的不同产品线,颠覆自身商品供给的稀缺性,以此迎接全球奢侈品消费热潮的到临。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