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上篇文章作者用“合成大西瓜”游戏介绍了5G专网会和哪些元素产生碰撞,给社会和产业带来的变化。本文将会分析5G专网是如何与其他技术体系产生了深入与广泛的协同?它们的相互融合又是如何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解答了这些问题,或许也就掌握了5G能否成功的关键。
而某种程度上来说,5G专网不是让各行各业“弯道超车”,而是直接给它们来了一个“换道行驶”。谁先开上这条“新高速”,就能更快迎来换道发展的新未来。相信通过前两篇系列文章,大家或多或少会觉得5G专网有点意思。但洞悉它的游戏规则,就比较复杂了。
一方面,5G专网市场的参与者不再是运营商及设备商,还吸引了AI厂商、芯片商、云服务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等都参与其中。全球研究机构Gartner的高级研究主管沙利文·法布雷(Sylvain Fabre)也曾公开谈到,“这些网络(5G专网)不仅可以由CSP(商业服务提供商)提供,也可由基础设施供应商直接提供;不仅仅是传统的大型基础设施供应商,还有具有云和软件背景的供应商”,想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容易;
同时,5G专网涉及到复杂的技术体系和网络重构。我们知道,目前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已经联合许多科企业推出了自身专网解决方案、专网平台及发展路径。除了通讯技术本身之外,没少听到诸如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人工智能(AI)、云计算、移动边缘计算(MEC)等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
我想没有任何一条逻辑链,会比“技术”更适合用来理解5G专网的产业游戏规则。为什么5G专网前所未有地与其他技术体系产生了深入与广泛的协同?它们的相互融合又是如何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解答了这些问题,或许也就掌握了5G能否成功的关键。
01 5G专网的“技术拼盘”你辛辛苦苦盘着一颗颗橘子柠檬,从“水果拼盘”向西瓜进发;那边,5G也在专网市场努力拉拢AI、云计算、芯片等玩家共襄盛举,盘出了一个特殊的“技术拼盘”。这大概就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人间真实吧。
为什么搭建“5G专网”不能运营商独自美丽,而要像合成大西瓜一样变成丰富多彩的“拼盘游戏”?一切大概要从虚拟化说起。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过,我国目前的5G专网大多是以虚拟专网形式来实现的。原因也很简单,频谱资源有限,渴望接入专网的行业增加,要化解“僧多粥少”的矛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隔壁公网借点资源来用用。
虽然公网可以很“大度”地共享频谱,但两边用户的要求却有很大差异。公网用户要求就是快准稳,相当于统一发放标准盒饭,领完就走;专网用户这个要吃鸡,那个要吃鱼,还得挨个检查保证“食品安全”。这要是混在一起排队打饭,那谁也别想吃得顺心。
这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为专网用户专门开辟一条通道,和公网用户们互不打扰,也就是“虚拟专网”。不过,专网用户们又提出了额外几点要求:
安全。专网和公网、不同专网之间要能够相互隔离,自家的敏感数据等关键资产要能够保留在本地,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都要比公网更强;
可用。需要确保最大的可用性,用户什么时候来网络服务都能使用,并且在持续时间内始终确保足够范围和容量的业务传输;
互通。专网用户们如果想改去公网队伍,将关键服务从专网迁移到公网(比如救护车高速行驶中网络切换),也要能够实现。
服务。作为更高付费能力的专网用户,自然也要求更高水准的“VIP服务”,比如针对特定需求量身定制系统性能和资源。
按照传统思路,自然是每个专网用户都自建独立物理5G专网。可是这样成本太高,比起“开小灶”还是在公网“大食堂”各自排队更经济实惠。
既然没有办法物理隔离,那就只能画出几个虚拟区域,来容纳公网用户以及不同行业专网用户。但依靠原有设备和技术显然并不能满足5G专网提出的新需求。所以,一些新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5G专网的“技术拼盘”中,这些新技术也承担着各自重要的使命。比如切片技术,就像极了“合成大西瓜”中那个最喜欢拦在两个相同水果中间、不让它们彼此勾兑的“葡萄”。
02 网络切片:专网公网就该整整齐齐两个水果眼看着就要碰到一起了,结果一颗葡萄从天而降夹在中间,谁也别想挨着谁——这种数据分流、安全隔离的能力,正是网络切片技术的强项,可以将千变万化的垂直行业应用与公网普通用户隔离开来,划分出了多个相互独立的逻辑专有网络,专网用户的业务在其中独立运营,将数据保留在本地。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