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受2020年疫情影响,我国生鲜电商类APP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到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有望突破7000亿。在生鲜电商明星赛道,前置仓被认为最接近生鲜电商终极业态,朴朴作为前置仓到家的商业模式,相比两位老大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了解生鲜市场的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了产品的下一步功能迭代做规划设计分析
二、生鲜电商行业市场分析 2.1 行业背景分析2014-2015年是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的火爆阶段,从此生鲜电商便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根据《2016年中国生鲜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直至2020年中国消费者的生鲜消费市场依旧主要在线下,线上生鲜虽起步较晚却发展迅猛,2012年-2016年间生鲜电商市场猛增910亿元人民币。
而在2016-2017年,生鲜电商市场重新进入更迭期,许多生鲜电商平台或并购或倒闭,一度出现“冷场”状况,然而即便是洗牌期,但是随着巨头入局以及对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加强和创新,生鲜电商市场被重新注入活力,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线上生鲜消费动能增加。
2019年随着资本态度趋于保守,加上多数生鲜电商尚未实现规模化盈利,生鲜电商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自2019年10月受电商大促的影响下,生鲜电商的月独立设备数有下滑明显之外,其余期间,生鲜电商月独立设备数快速增长,2019年12月同比增长了82.5%。受2020年疫情以来,生鲜电商的月活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未来会有更大的机遇和市场。
2.2.1 政治(Politics)因素
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政府层面出台与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政府超过40项,政府层面促进生鲜行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优化和改善。如:《关于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
2.2.2 经济(Economy)因素
国民消费水平: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购买力也在同步提升,消费者愿意付出更高的价值换取高质量、便捷、快速的产品。
生鲜的市场一直在不断的扩张,从2018年的交易规模2000亿到2019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796亿元,更是预计到2023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2.2.3 社会(Society)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消费群体逐渐发送变化,现阶段80、90后成为了消费的中坚力量,其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他们更有意愿去提升个人的消费水平,并且他们对于品质和体验的标准越来越高。
疫情期间的催动下,全国人民逐渐接受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上买菜下单配送到家的模式,生鲜配送到家也逐渐培养用户,使其成为一种买菜的习惯。
2.2.4 技术(Technology)因素
新技术在消费端的应用和改造非常充分。伴随着物联网、射频技术的发展以及5G技术的落地,实现生产和加工自动化,经营服务信息化,统筹管理智能化。
上游:发战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无人机植保、智能养殖技术)
中游:推动冷链技术和物流(仓配环境监控、运输线路可视化、运力智能调度)
下游:优化智能算法(智能调度系统、智能采购系统、智能营销系统)
2.3 竞争态势:朴朴超市的波特五力模型同行业威胁(强):
作为同行业的竞争者每日优鲜,其也是前置仓模式的开创者,目前已在全国16个城市建立起极速达冷链物流体系,为用户提供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并实现大规模分布仓储体系的数据化管理;另一竞争者叮咚买菜也是在迅速抢占国内市场,占领用户的品牌心智;
除了同模式的前置仓+到家模式,生鲜市场还有社区团购模式(兴盛优选),以门店为核心的团长体系,为用户提供生鲜为核心的全品类商品、平台门店+到家模式(京东、沃尔玛、美团),结合线下商超零售点便利店等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到家服务、到店+线上消费+即时配送模式(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体验。这些对朴朴等市场影响相对较大,更多模式的生鲜市场给朴朴超市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潜在竞争者(中):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