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产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识生态,提高付费内容打开率?

时间:2021-01-11 09:30|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以问答社区起家的知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知识分享的生态体系。面对大众化过程中高知流失、用户下沉的现象,该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面对用户付费转换率不高的现象,该如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面对价值稀释,信息噪音,该如何做到「有问题,上知乎,能解决」?本文将分析知乎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可能,全面解析并给出优化建议。

 产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识生态,提高付费内容打开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产品功能结构

竞品分析

用户分析

用户调研

功能优化

总结

01 知乎产品功能结构

由知乎的产品架构图可看出, 知乎的核心业务是以问答形式为主体的多种内容创作形式共同发展的知识分享社区;以知识付费、广告和会员体系作为商业化的变现手段;现在,也在拓展直播、小蓝星推荐和圈子等新业务。

 产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识生态,提高付费内容打开率?

02 竞品分析

记得大二时的一次辩论赛,由于辩题涉及到「英美法系」和「欧陆法系」的比较。作为一位非法学生的辩手很难去找寻和了解相关知识。对于没有法律基础但又希望得到准确法律知识的我来说,法律书籍的学习过于繁重;学术论文又晦涩难懂;而百度搜索和百度知道给出的答案过于主观和低质。

这个时候是我第一次发现知乎,问答社区里面有很多相关问题,我通过了解一个问答不仅能学到所需的知识,同时那些优秀答主的经验、经历和个人见解,还使我产生对该知识领域的好奇心,有时我甚至会去私信他们讨论问题。

一款好的知识交流平台,不仅能在「点」上解决你当下的问题,更能由「点」到「面」的引发你对该领域的思考和求知欲。之后的使用过程中,我在问答社区获取知识的同时,会与我理念相近、对我有帮助的「行业精英」产生更多的互动。例如,关注答主、私信询问、「付费咨询」、听「Live讲座」等等。这些交流和启发都是我在书本和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

2.1 市场&产品定位

知乎早期是采用邀请制注册方式的问答社区,到后来向公众开放注册扩大受众,再到现在推出了包括「盐选专栏」、「Live课堂」等众多知识付费体系和 「小蓝星推荐」 、「圈子」等拓展业务。从知乎slogan由「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到「有问题,上知乎」的改变,我们也可以知晓知乎的产品定位逐渐由鼓励分享创作、小而精的问答社区转变成为「渴望获取知识和经验的用户」提供交流社区和付费学习平台。

目前,知乎是一款以问答形式的 UGC 社区为核心的多内容分享平台,并衍生出了知识付费、好物推荐和「圈子」等更多完善知乎生态的内容。在功能多元化,业务体系化,定位大众化后,知乎更希望打造出一个完整有机的知识分享社区的生态。多元的用户能在其中找到共鸣学习知识,内容创作者能获得认同收获利益,平台能保持质量获得流量是知乎所愿意看到的多赢局面。

虽然知乎的用户质量在大众化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下降,但仍旧属于高质量用户群体的使用平台。如何保证高质量的内容,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环境,精确的对不同用户进行内容分发以及提升用户对知识的付费意愿是目前知乎面临的主要问题。

2.2 发展历程

 产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识生态,提高付费内容打开率?

 产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识生态,提高付费内容打开率?

 产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识生态,提高付费内容打开率?

知乎从2011年上线至今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产品功能从单纯的问答社区,逐渐走向「社区+付费」的完整生态和闭环产业链。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的迭代都是围绕三个方面,内容创作,社区建设和商业变现。不同的时期侧重也有所不同,早期(2011-2014)主要针对内容质量和社区建设;中期(2015-2018)则是用户增长、社区氛围和内容分发;近期(2018-至今)则主要战略放在商业变现和社区建设上。

2.2.1 内容建设发展

第一、保证内容质量

邀请行业精英作为种子用户,他们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丰富个人经验和独到的个人见解,他们输出的内容和营造的交流环境保证了知乎初期的内容质量(2011.1);其次,通过社区算法机器人(2015.4、2018.6)和用户间的“众裁议事厅”来进一步规范社区的内容质量和环境;邀请众多机构号加入(2017.9),例如「中国科学院」、「京师心理学堂」,他们背靠强大的学术后台,具有高质量内容输出的能力。

第二、鼓励内容创作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