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对Uki盈利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时间:2021-02-05 09:18|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编辑导语: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社交软件来认识朋友、拓展关系,于是出现了不少的社交产品。 Uki 是一款年轻人交友软件,本文作者结合SWOT模型从四个角度对 Uki APP的盈利模式进行了讨论分析,与大家分享。

 对Uki盈利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一、产品介绍

Uki是一款年轻人交友软件,是一款为90后、00后年轻人提供社交的APP,具有虚拟头像,匿名社交,即时匹配、连麦派对、声控接唱、兴趣测试等功能,主打特色是从相遇开始,拒绝尬聊。

在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核心功能:

1. 假装情侣

选择文字或语音沟通方式后,限时 3 分钟交流,如果合适可切换至无限沟通模式(包含语音通话、发布照片、拍照),这样既能够很好的设立场景,让用户双双相遇,同时也避免了尬聊。

2. 派队

群聊模式,用户进入感兴趣的群之后,可选择连麦或文字交流。通过互相连麦增加了互动性,从用户角度来讲,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畅聊发生的平台;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抢占了语音直播市场的流量,吸引了很大部分渴望社交的用户。

3. 动态

用户可以 UGC 发布图文动态,展现自己。其他用户也可以通过浏览UGC用户的动态,进行评论点赞、转发或者互动。在浏览动态的同时,用户也可以点击资料卡了解到兴趣相投的用户,进行沟通交流。

4. 声控

通过声音匹配另一半,根据对音色及所说内容的判断,用户可选择跟喜欢的声音交朋友

二、盈利模式 1. 匹配模式付费

根据用户标签进行随机匹配,匹配成功的用户就可以开始聊天,匹配超过15次之后需要进行付费匹配。具体付费标准为:

 对Uki盈利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分析:用户消费6元可以获得10次的匹配机会,消费12元可以获得24次匹配机会,消费18元可获得45次匹配机会。

对于用户来说匹配机会是跟陌生人聊天的“门票”,如若“门票”不足,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流程。或者只能等到第二天“门票”刷新之后,重新匹配。

 对Uki盈利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那么在匹配机制的前提下,就很容易出现2个问题:

匹配质量不高,导致用户失去匹配的兴趣

用户活跃度低,回复不及时

(1)匹配质量不高,导致用户失去匹配的兴趣

Uki的个性标签具体分为几个大的分类:交友偏好、二次元、资深粉、读书、游戏、吃吃吃、运动、特征、外型、性格、声音(每个大类可以选择5个小类设置标签,在这里也不具体的列举每个小类的标签了),用户选择标签后生成用户画像,多个用户画像形成用户画像池,用户在匹配的时候系统会在用户画像池进行提取,系统优先将相似度最高的2人匹配在一起。

因此用户画像的相似度不高,就会导致用户匹配不到合适的陌生人进行聊天,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用户的匹配体验。

其次基于匹配算法的考虑,系统在提取相似的用户画像进行匹配时会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计算,如某个用户的用户标签是想找“90后,处CP,喜欢番剧、配音、薛之谦的粉丝、喜好漫画”

想找90后(权重0.4)、处CP(权重0.2)属于交友偏好的大标签(权重10)

喜欢番剧(权重0.2)、配音(权重0.2)属于二次元的大标签(权重5)

薛之谦的粉丝(权重0.1)属于资深粉大标签(权重3)

喜好漫画(权重0.1)属于读书大标签(权重3)

按照一定权重(具体权重规则以用户行为为主,这里为小编假设)计算如下:

(0.4+0.2)*10/2+(0.2+0.2)*5/2+0.1*3+0.1*3=4.6

因此就会发现权重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是我们在匹配上的准确度,所以要精准的根据用户的行为或特点设置标签的权重。

(2)用户活跃度低,回复不及时

用户匹配最重要的是聊天感,聊天感不强用户就会失去对于聊天的兴趣;如若用户在匹配一位对象后,没聊2句就没有回复,这时候用户会觉得自己的时间成本过高而换取的回报价值过低,就会使用户失去对于匹配对象的“感觉”,用户会将这种“感觉”迁移到产品体检上,于是就会看到很多用户在匹配一两次之后就不会继续匹配了。

用上瘾模型来讲就是要让用户形成触发、行动、报酬、付出。触发即提供用户免费的匹配机会,行动即用户开始进行匹配,报酬即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聊天感、愉悦感,付出即让用户付出时间、精力跟金钱。触发、行动不变的前提下,想要让用户进行付出进行消费就要给用户适当的报酬。

因此从用户回报价值角度(即报酬)来分析如何通过匹配机制盈利更多,小编提出以下3点建议:

设立匹配勋章机制

设置榜单机制

设置聊天标识机制

(1)设立匹配勋章机制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