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分析 >

20万 VS 2亿,猩猩向荣,Keep不前?

时间:2020-10-10 09:33|来源:网络整理|编辑:采集侠|点击:

20万用户和2亿用户的产品,估值居然不相上下,其中原因是什么?

 20万 VS 2亿,猩猩向荣,Keep不前?

大家好,最近一篇 《Keep 的困顿与终局》引发热议,作为Keep的老用户(2015年7月26日)发的第一条动态,突然有些莫名的感触。

接下来,会从几个维度分别讲讲两家公司的不同,不一样的做事逻辑,一样的赛道,放在一起左右看会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一、超级猩猩先出生、Keep先融资

2014年的一天,一个爱跑马拉松的孕妇,一个爱乐高玩具的闷骚建筑师,4个偏胖又偏瘦的技术宅聚在一起,吐槽为何健身就一定要办年卡?为何一早起来没有健身房开门?为何加完班健身房都关门了?为何不买张年卡就不可以进健身房?

于是,他们决定用一个集装箱造了一个可以24小时营业,按次付费还能搬来搬去的健身房。

2014年6月,超级猩猩成立,2015年2月拿到天使轮。

超级猩猩健身SUPERMONKEY:按次付费,不办年卡,专业教练,没有推销。

24 岁的王宁还是个大四学生,他决心瘦身,但是没钱,请不起健身教练。他就自己一个人,搜集健身的知识,在学校操场跑步,对着视频网站上的健身视频练习。

瘦了 20 斤后,身边的人不断问他如何瘦下来的,王宁把整理好的链接丢给他们却引来了更多的问题:先练哪个?第一个月怎么练?

“不然你直接做个App,把这些视频全放里面排好顺序?”

2014年9月,keep母公司成立,2014年11月拿到天使轮。

Keep-自律给我自由:健身跑步瑜伽,达人力荐的运动社区。

超级猩猩比Keep早成立3个月,Keep比超级猩猩早拿到天使融资3个月。

他们在一个时期诞生,也在一个赛道共舞。

20万 vs 2亿,猩猩向荣,Keep不前?

二、流量思维 VS 超级用户 1. 两种思维的异同

Keep一直到今天,线上的基础内容&服务的提供都是免费的,试图养成用户习惯后,用电商、付费内容、硬件、线下健身房等“大生态”来将圈进来的用户做全方位的变现。

这是典型的流量思维,前几年的创业浪潮也基本是这个模式:通过免费获取大量用户,后期再寻找商业变现场景。

投资人看项目时,成长性是很关键的,投资后也是要求创业者快速把子弹打出去,先把市场拿下再说。

超级猩猩除了早期健身仓自助模式走不通,转型到团操课模式后就稳步发展,估算团操课单店是可以盈利的。由于用户从一开始就进行了付费,用户整体数量虽然只有20万,却是实打实的付费用户,且月留存率超过60%,是典型的“超级用户”。

这是两种思维的碰撞:流量思维 VS 超级用户

公司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商业价值,也就是不管哪条路,最终都要赚钱。

现在流量越来越贵,私域流量概念的火爆也是由于公域流量价格不断攀升,倒逼大家试图掌握自己的流量,以降低流量价格。当下即使是早期融资,也更看重团队是否有造血能力。

2. 进一步理解Keep的流量思维

20万 vs 2亿,猩猩向荣,Keep不前?

对Keep的融资历程做一个阶段性拆解,我们可以看到如上图所示的情况。

首先,14年大背景是资本和创业者都在追求高速发展,追求大用户量。

在这种情况下,Keep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拿了天使、A、B轮融资,加上当时移动市场仍旧属于红利期,Keep的用户量快速冲到500万。

随后,16年4月,在继续保持用户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下,Keep开始进行商业化尝试,推出了电商业务,并继续获得包括腾讯在内的C、C+轮融资。此时,Keep用户量已快速增长到5000万。

然后就陷入了2年多的沉默期,在拿到D轮融资前,Keep以Keepland试运营的98%满客率以及单店盈利状况,加上2018年3月份上线的keep跑步机两个月1万多台的销售数据,说服了资本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前景无限。高盛杀了进来,给了D轮融资。此时,Keep用户量达1.4亿。

最终的D轮,按照投资方高盛董事总经理张凯勋的说法,看好Keep成为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领先运动品牌。

今年6月份,Keep宣布用户达2亿。

所以,Keep的流量思维:我有大用户量,初步也验证了转化到线下Keepland、线上电商、家庭场景的跑步机等,只要我用户量继续增加,消费模型继续升级,一个光明的未来就等着我们。

但流量思维的最大弊端在于,想要实现盈利,除了需要有足够高的转化率,也需要维持整个用户底盘。

因此,也出现以下情况:

Keep目前的商业变现做得不太好→导致入不敷出;

长期留存又不佳,为了保住几百万的日活盘子→使得需要持续买量→进一步加剧亏损。

讲白了,流量思维,核心是高效的转化。单纯线上的转化每个节点都相对简单,只要看商业模型里每个节点的转化率,做优化就好。

keep是以轻量化的互联网运营手段起家的公司,并不具备这些消费品类的运营经验。

王宁本身定位自己是个产品经理,也崇尚互联网思维:

GymSquare:你们这几个业务里面,你觉得哪个业务是离你们想做事情,或者你刚说数据变的事情更近一点?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