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小红书自2013年创立至今已经7年,尽管业务规模无法与阿里、拼多多这类电商巨头抗衡,但是它却代表了电商产业一种未来方向,让“种草”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很多电商平台都看中了小红书的商业模式,但阿里、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为何至今都孵化不出一个小红书?本文作者对此展开了分析探究,一起来看看~
电商平台做内容业务难,还是内容平台做电商业务难?
这个问题好像困扰了很多同行前辈许多年,hhh。在消费决策类内容平台和电商平台做消费决策类内容若干年,不敢说能把这个问题分析地很透彻,但就从最近和同行的交流、过往经历&沉淀的一些经验,尝试抛些砖,未必是玉。一是交流,二是对去过这段工作的总结。
也许会有人说,电商直播不是挺香的?要啥小红书。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仿佛电商平台已经完成了内容业务的弯道超车。
对于非电商行业从业者,xx亿GMV听上去很恐怖,但电商行业从业者同时看比率类指标或ROI指标,就像内容行业中,平时我们看到10w+阅读的文章感觉好厉害,但内容行业从业者首先肯定看CTR再看读完率,关于这块,如有兴趣可以看下之前关于直播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理性看待直播电商(上)》《理性看待直播电商(下)》。
这篇先来讨论下,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做内容业务,为什么孵化不出一个小红书,借用杨国安教授的三角理论来展开讨论。
战略
员工能力
员工思维
员工治理
01 战略(对世界正确的认知)电商平台从内容平台挖了很多同学,例如头条呀、抖音呀、快手呀,和这些入坑电商平台的同学交流后大部分的反馈是这样的:
内容同学:“那些营销、采销背景的同学,根本不懂内容该怎么做啊”
电商同学:“哎,这内容同学,不懂行业、不懂B端、不懂商业化啊”
所谓的1w小时定律,并不是没有道理,内容和电商这两个行业之间的GAP确实很深,即便是内容行业,PGC与UGC,音频、图文与视频,也存在很多信息差。
如果不是前懂车帝老板何戬宠幸,给予我负责B端商业化业务的机会&经历,恐怕我从内容平台去到电商平台做内容,也会由于“不是一套语音体系”而不适应,例如怎么评估带货内容好坏的指标该怎么设定,怎么站在行业、事业部、商家的视角思考问题。
1. 战略层(1)目标
消费决策类内容对电商平台有什么价值,解决什么问题,和不少在电商平台做内容业务同学交流后的感受是,很多非内容背景的Leader并不清楚,如果价值不清楚,目标(Object)定错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路径(Key Result)拆解。
例如某电商平台的内容业务指标,并不在乎ARPU、LTV这些,而是看App内SKU页面上游有多少流量来自内容页,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作为阶段性指标是ok的,但如果持续3年都将这个指标设为消费决策类内容业务的顶层指标,似乎会有问题?
(2)路径
内容业务,通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才能起来,知乎、小红书可都不是忽然长大的。
营销/采销背景的同学,负责销售额,通常会通过促销降价、App内找更多流量的方式,短平快提升交易额。
这直接导致了营销/采销背景的同学,缺少耐心,没有延迟满足感,半年甚至一个季度更换leader是常态,据了解某电商平台的内容生态部,leader层的离职/转岗率在80%,间接导致一线员工60%的离职率。
并且达成流量目标的路径/动作,通常也是在App内找各种入口,而非搞好基建。我了解某电商平台的某内容频道,在2年内切换3个算法团队,就是因为业务同学认为推荐效率上不去,却并不知道,人工智能的终极奥义是“先人工,后智能”,没有人关心基于内容的标签梳理、内容理解是否做扎实了,并且由于推荐效率上不去,单位流量的变现上去不,各个入口方显然不会给效率偏低的内容业务更多坑位。通过行业交流,这个情况是普遍存在于各个电商平台中的内容业务的。
从产品设计、组织设计角度分别举些例子。
(1)产品设计
早期,电商平台的内容频道,都是独立的,例如电商App首页有图文频道、视频频道、直播频道等。现在虽然都加上了“猜你喜欢”feed流并在商品feed里穿插了内容,但各个内容频道依旧分散在首页、底Tab等位置。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