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站
编辑导读:作为一名运营,最害怕老板要你用低成本来做增长。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还存在着低成本的获客方式吗?有的。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复盘了一个成功的裂变案例,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你分享。
我想,对于流量和转化这两个板块的KPI,一定是一名运营人绕不开的坎。
在高度压力下,时不时还要面对老板或者上级领导的经典名言:“小张,由于公司要低成本运营,这次活动没有预算,一个月能做1万增长吗?”
在过去的时间中,我一共在2家公司担任过项目负责人。
在这些过程中,我总能快速找到低成本获流的方法,以至于每个项目都还混的不错。
以近期的项目为例(财经考证),我从2018年7月到2020年9月,通过2年多的时间,几乎零成本在全网获得了将近22w+的用户。
单场活动,4天加满3个微信号,99.99%都是精准用户。
没有花任何广告费,一次活动让行业10%用户都知道我们……等等案例。
早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团队成员,还是身边的朋友,对于获取流量总是会觉得比较困难,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流量红利没了。
加上创业初期,我相信大多数创业者的出身并不是那么的出萃拔类,至少在资源上是这样,所以会显得更加的艰难。
流量红利真的消失了?
低成本的获取方式也越来越难做了?
我想说,并不是,机会永远都在。只是觉得有很多团队思考的方向,或者是认知还不算太高所造成的。
接下来,我将会以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实际案例和我每次做决策是如何思考,这2个板块,给大家毫无保留的将我自己的流量方法论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一、社交裂变低成本获取用户,摆在第一位的永远都是社交裂变。
到底什么是社交裂变?
简单来说,就是基于用户能够产生与他人沟通、链接的平台,然后基于这个平台,通过活动策划和一些运营策略的方式来获取流量。
这种“平台”有非常多,比如:微博、微信、知乎、抖音、快手、贴吧、微信群、QQ群等等。
现在市面上,写这种类似获取流量的文章也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任务宝送书/礼品、分享朋友圈等。但我相信,只要是从事半年以上的运营人,上面说的方法大家都会知道。也会产生疑问,看似方法都很好,别人也有成功的案例,但为什么自己做的时候就不行了?
在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团队不够成熟。
对于一个刚做流量不久的人来说,往往看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容易从众,注意力都在具体玩法和执行层上,通常都会忽视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效果一般不会太理想。
而对于比较成熟的流量运营者来说,往往都是先谋定而后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行业的特性,市场分析来做出有效动作后,再来抓具体执行部分。
你会发现,这两者的工作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接下来我将会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跟大家展开来说。
在18年10月份的时候,我带着团队做了一次活动,1天微信号加了1300名好友。
当时我们的起始用户不到3000人,这3000人是通过之前的人际关系发朋友圈过来的。
由于产品都还没定好,活跃度,等指数都特别低。
这次活动,主要是基于社交裂变的原理,通过免费课程让用户转发海报的方式来做增长。
在这个活动前,我们也做过3-5场类似的活动,发现无论怎样做,用户都不愿意转发,最终以失败告终。
那个时候我们还总结出一个在现在看来比较错误的认知,就是可能这个行业的用户爱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备考等等。
但从现在来看,当时发生这种有2个原因:
机构信任度不高;
用户痛点抓的不准。
同样的裂变机制,为什么这次能成功?
具体分析:
首先从行业角度来分析,我们属于财经考证板块。
以证书来切的话,可能有初级、中级、高级、CPA、税务师等证书,我们发现,这里面有部分人群是重合的,所以讲关于考试的主题,效果应该会很好。
但结果却失败了?
原因在于,创业初期,如果机构没有口碑,也没有很好的网络效应,用户是不太可能来听一个不知名老师来讲具体内容的。拿用户的话来说:名师的课我都听不完,为什么要听你们的课?
所以这个时候我带着团队继续思考,用户除了在考证上有硬性需求,还会有什么其他需求值得去挖掘?
接下来再来围绕用户需求做分析。
我们发现,作为在职人群,考证大部分需求都是为了更好的就业,而正好10月份是行业招聘周期。
Copyright © 2018 DEDE97. 织梦97 版权所有 京ICP